2023再谈面部填充抗衰

季滢医生 发布于2023-01-04 10:42 阅读量412

本文转载自肉毒毒素公众号

大概在2018年、2019年的时候,很多网红都流行大剂量地填充玻尿酸,甚至有些审美也被带着跑偏了…...其实不仅仅是注射,还有手术...即使现在不少专门做脂肪的医生在没有很好、准确诊断面部衰老症状时,还认为脂肪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而且对于有些介于可填、不可填充的患者,他们还是选择题给患者填充!!好像国内外都有这种情况!


图片发自160App

市场在逐渐成熟中,求美者也日渐趋于理性,大家逐渐意识到,光靠填充其实不足以抵抗衰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衰老以三维方式发生——不仅是由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减少,而且由于骨骼导致的表层和深层脂肪垫减少吸收和韧带松弛;这导致整体面部支撑的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颞区的加深和可见度是衰老的典型标志。


图片发自160App

新的外轮廓线解剖

Casabona等人最近提出的由面部韧带形成的外轮廓线概念,其中内侧和外侧面部层排列不同。在内侧,面部层倾斜于皮肤表面,而在这条线的外侧,它们平行于皮肤表面排列,形成面部支撑网络,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流失。

新的面部解剖学评估也出现了更多知识,表明在更浅层(皮下和浅表脂肪垫)中,血管和神经网络的分布方式为执行注射程序提供了更大的安全性。在这些层和上述韧带线的侧面应用皮肤填充剂可以产生提升效果并随之改变面部形态。

基于这些发现和概念,Casabona 等人提出了一项新技术,通过在颞区应用填充剂来改善体积并产生“提拉效果”。呈现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面部形态得到改善,颞区体积增加,眶周皱纹减少,眉尾提升,颧骨区域重新定位和远端,木偶纹减少...其实,这个“新技术”产生于面部除皱拉皮手术!只是从面部固定区变成“外轮廓”,从面部表情区变成“内轮廓”!

那么外轮廓的注射可以是玻尿酸,也可以是聚左旋乳酸 (PLLA),甚至还可以是胶原蛋白!


图片发自160App

以颞部(太阳穴)为例!注射技术

医生给这项技术取了个名字叫做矢量技术。矢量技术适用于面部下三分之一轮廓缺失、颧骨区域投影缺失以及鼻唇沟和木偶纹可见度更高的求美者。它包括聚左旋乳酸在后颞区的三个不同点的推注:下部(1.5mL注射)、中部(1.5mL注射)和上部(2mL注射),通过单个入口点,使用上面描述的技术。

在颧弓上距发际线边缘1cm处标记一进针点。求美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注射区域对侧;进针点处用21G开口针破皮,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小心地引入22Gx70mm钝针,到达皮下后钝针水平于皮肤穿行,其路径朝向上颞区,直至钝针完全没入。在下颞中隔固定过程中,通道中感受到轻微的阻力。确保到达正确的注射层次及部位后回抽,然后逐步进行平铺注射(笔者个人认为,具体的剂量可以根据求美者的面部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是比较严重的,可以考虑单侧一瓶PLLA,如果是比较轻度的可以考虑单侧半瓶PLLA)。


图片发自160App

基于面部韧带的作用向量可以带来有趣有效的治疗结果,这一点不同于直接注射法,这是通过间接治疗来完成的。


图片发自160App

力在给定点的矢量作用已经研究了数百年,矢量技术可以用它来解释。

在生理学上,面部组织上的重力会产生向下运动,尤其是软组织。为了将组织固定到位,支撑这些组织的反作用力由支撑面部结构的韧带产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韧带松弛导致对重力作用的反作用力降低,导致松弛和面部轮廓和面部组织力的丧失。矢量技术旨在通过为韧带松弛的区域提供牵引力支持来弥补因老化而导致的韧带强度不足。

但是,这种矢量技术效果维持时间究竟有多久?

这个答案还是大家给我吧!

总之医美抗衰手段很多!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作为医生只能让患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年轻!而不是越做越老!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