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关于“大S因流感过世”的消息引发公众对流感的关注与担忧。许多人疑惑:流感不就是感冒吗?为何会致命?作为药师,我希望通过科学视角为大家解析流感的真相,并提供实用的防治建议。
一、流感≠普通感冒,别轻视它的杀伤力
许多人误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差异显著:
病原体不同: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流感则由流感病毒(甲型、乙型等)引发,传染性强、变异快。
症状更凶险:流感常伴随突发高热(39-40℃)、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可能进展为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高危人群风险高: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如心肺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二、流感为何会致命?警惕并发症!
流感本身极少直接导致死亡,但其引发的并发症是主要威胁:
1. 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可直接侵袭肺部,引发呼吸衰竭。
2. 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加重病情。
3. 心脏损伤:心肌炎、心力衰竭风险增加,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
4. 多器官衰竭: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案例警示:全球每年约29-65万人因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死亡(WHO数据),即使青壮年也可能因并发症遭遇不测。
三、预防流感的三道防线
1. 疫苗接种:最经济有效的武器
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高危人群。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并减少重症概率。
接种后2-4周产生抗体,建议在流感季节(如10-11月)完成接种。
2. 药物预防:必要时启动
未接种疫苗且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如家人确诊),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预防。
3. 日常防护:切断传播链
戴口罩、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物品后)。
避免用手揉眼、口、鼻,流感病毒可通过黏膜传播。
保持室内通风,流感季减少聚集。
四、感染流感后,科学用药是关键
1. 抗病毒药物:黄金48小时
确诊或高度疑似流感时,应尽早(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药物,可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 另服用奥司他韦期间疗程必须达到5天,玛巴洛沙韦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与成人。
2. 对症治疗:缓解不适
退烧: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儿童避免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止咳化痰:根据症状选择右美沙芬、氨溴索等,避免滥用复方感冒药。
3. 警惕误区
抗生素无效:流感是病毒引起,除非合并细菌感染,否则无需抗生素。
勿盲目囤药:奥司他韦需凭处方购买,滥用可能增加耐药风险。
药师提醒:高危人群务必提高警惕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超过3天,退烧药无效
✅ 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
✅ 慢性病病情明显加重
✅ 儿童出现拒食、嗜睡、抽搐
五、总结:流感可防可控,无需恐慌但需警惕。
大S的悲剧提醒我们,流感绝非“小病”。通过疫苗接种、科学防护和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公众无需过度恐慌,但高危人群和出现重症信号者必须高度重视。作为药师,我们愿与您共同守护健康,平稳度过每一个流感季!
(注:本文仅用于健康科普。个体病情请以医生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