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敏性皮肤病是指皮肤受光线照射后引起的急慢性损伤,通俗来说就是对紫外线过敏,常表现为曝光部位红斑、丘疹、结节、斑块、水肿、水疱、渗液、鳞屑等多形态的损害,并伴有不同程度瘙痒。
光敏性皮肤病包括:
特应性光敏性皮肤病(如多形性日光疹、日光性荨麻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等);
外源性光敏性皮肤病(如植物日光性皮炎、光毒性接触性皮炎等);
内源性光敏性皮肤病(如卟啉病等);
光促发性皮肤病(如红斑狼疮、天疱疮、光线性扁平苔藓等)。
面对这些专有名词,看不懂了?那换种说法,以上类型分别是:
光敏感者单纯晒太阳就能发病;
吃了某些光敏性食物、药物,或接触光感物质,然后又晒了太阳后才发病;
罕见的先天基因缺陷、遗传性光敏性皮肤病;
自身有某种皮肤病,晒了太阳会加重该皮肤病。
夏季节是光敏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对于光敏体质者,正确有效地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物理避光:尽量早出晚归,避免在太阳最强烈的时间段外出。防晒装备必不可少,无论阴天晴天,出门打遮阳伞或戴宽边遮阳帽、口罩、穿长袖防晒衫(UPF值>40,UVA透过率
2.使用防晒霜:紫外线波长包括长波UVA(可穿透至真皮)、中波UVB(到达表皮)及短波UVC(未达到表皮),故理想防晒霜应渗透真皮浅层,并能折射紫外线和可见光,预防UVA和UVB。在出门前30min涂抹曝光部位(面部、颈部、上肢等),根据防晒霜PA值计算后期补涂时间。
3.避免摄入光敏性食物:部分食物含光敏物呋喃香豆素,可诱发致敏。蔬菜包括香菜、芹菜、茴香、苋菜、菠菜、萝卜叶、芥菜、灰菜、小白菜、荠菜、莴苣、野菜等;水果包括柑橘、柠檬、酸橙等;泥螺含光敏物卟啉,也要避免食用。
4.避免光敏性药物:如磺胺类药、抗菌药(四环素类、灰黄霉素等)、利尿药(双氢氯噻嗪、呋塞米等)、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等)、避孕药、抗肿瘤药(5-FU、氮烯咪胺等)、中药(小茴香、仙鹤草、白芷、补骨脂、竹黄等)。
5.避免接触光敏性化学品:如化妆品中的香料(佛手柑香油、檀香油等)、染料(亚甲蓝、伊红)、工业品(沥青、煤焦油、三溴水杨酸酰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