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几个常见的误区,你知道吗?

唐健医生 发布于2024-02-19 10:26 阅读量498

本文由唐健原创

1、脑卒中后休养一段时间再做康复

脑卒中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废用性萎缩、压疮、坠积性肺炎、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48 小时后就可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了。脑卒中后3个月内是最佳的康复时期,称为“黄金康复期”,在此期间功能恢复较快,有助于建立康复信心。

2、早下地走路恢复的更好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肢体功能的康复就像婴儿学习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双下肢具有负重能力并且各关节能够较协调地屈伸时,才能开始步行练习。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康复评估和训练,过早地勉强站立、行走会导致或加重关节损伤疼痛。由于下肢僵直,走路时患肢相对健侧“长度”增加,只能借助骨盆上提将患肢拉起,再向外侧画弧线至身体前方,形成典型的偏瘫步态——“划圈步态”。一旦形成,想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3、 康复完全是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事

部分患者家属觉得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就都交给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了,他们只管患者的饮食和起居。但脑卒中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患者回归生活,康复过程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因而这个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医护技人员的密切配合。

在康复师给患者做康复治疗时,家属应多看多学,掌握基本的体位摆放、翻身坐起、床-轮椅转移的方法,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方法、牵伸方法及力量训练等,以利于后期家庭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在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家庭环境改造,以增强家庭防护措施,防跌倒防坠床。同时也要营造的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保证亲人陪伴,激发患者的康复愿望,主动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的功能康复。

4、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会很快见效并且能恢复到患病前的状态

临床中经常有家属问:“康复多长时间就能恢复到病前的状态”,或者又有家属问:“康复有好几天了,咋还不能走呢,这个手也不能动”。

众所周知,大脑内神经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也就是神经细胞一旦受损就不可恢复,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会遗留功能障碍。康复是通过反复的感觉运动刺激,激发大脑的潜能,代偿失去的那部分脑组织的功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5、对于吞咽功能障碍,越早经口进食恢复越好

脑卒中后出现进食呛咳、饮水呛咳等吞咽功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部分家属认为留置胃管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