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去社区义诊,有好几个阿姨都在咨询我,总是出现胃肠道功能的问题,吃了饭不多久就要打嗝、胀气,常常还伴有大便不规律,要么腹泻稀糊状大便,要么几天才解一次,这样的便秘让她们很苦恼。还有的甚至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胃肠镜都做了,也没发现什么大问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王医生给大家科普一个疾病,叫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
功能性腹胀(functionl bloating):是一种反复出现腹部膨胀的主观感觉,不同于进食后出现的饱胀不适感,伴有或不伴有可测量的腹围增加,它不属于肠易激综合征等其他功能性肠病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的一部分。10%~30%的普通人群可受到腹胀的影响,女性常见,与年龄无关。一般认为,功能性腹胀与肥胖、吞气症、贪饮多食、膈肌下降、脊柱前突、腹部肌力减弱、特别是精神状态有关,它是一个间歇的慢性过程。
功能性便秘:便秘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粪便重量和次数减少。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疾病谱的变化等对疾病的影响,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与大肠癌发病关系密切。便秘,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如神经源性,全身疾病等,称继发性便秘。如便秘不存在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病变称功能性便秘,以往曾认为是单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或特发性便秘等。便秘患者滥用泻剂导致的泻剂性肠病和结肠黑变病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有关,因此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是指持续地或反复地出现排稀便或水样便,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的综合征。无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的腹泻,一般由胃肠功能失调引起。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精神因素、肠运动感觉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相关。经各种检查均未能发现引起腹泻的器质性病变。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也可以咨询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