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已经成了当下大家比较流行的一个健康管理方式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大家都会去体检机构做一些健康筛查。但是为什么老是有朋友或者患者、家属来问我:王医生,年年体检,怎么没查出来这个问题,现在突然告诉我们癌症晚期了,那之前体检是不是漏诊了,我们该怎么办?王医生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体检项目要因人而异,而不是流水线式的作业,图完成任务而已。尤其单位团检时为了省钱,很多项目都需要自己加项才能完成,所以我们一般在做体检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客户的职业、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工作强度、家族遗传史等等,而不是直接在网上团一个体检套餐就万事大吉了。
完整的体检分三部分:第一是背景调查,其次是血液检查,最后是影像检查。
背景调查。体检医生要采集体检者的家族史、个人史、当前用药等背景信息,这样有助于锁定高风险人群,指导对接下来的筛查。
血液检查。这个部分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和一些常规、生化检查。当检测数据不在正常范围中时,医生便可以从中发现癌症的端倪。
虽然这些肿瘤标志物对应着各种癌症,但实际上,它们只能作为判断癌症的辅助手段,而且体检时即使发现该数值升高也不用过度恐慌,认为自己一定得了癌症。当存在炎症、某些慢性病发作时,某些人的肿瘤标志物也会上升,需进一步检查鉴别。
影像学检查。如CT、核磁、超声、胃肠镜等,这些检查比较靠谱。有些筛查对于癌症高风险人群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每年做一次B超和钼靶检查就很有必要。肺癌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的螺旋CT,辐射量很小,甚至低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辐射,非常安全。胃肠镜检查则对胃癌和肠癌高风险人群必不可少。
说了这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总之,体检要真正达到健康筛查的目的,而不是走走过场,给单位给自己一个仪式而已。大家如果还有什么进一步咨询的,可以给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