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好发脑卒中,如何预防?

王宏丽医生 发布于2023-12-16 21:32 阅读量443

本文转载自四川观察

天气转寒意味着进入了脑卒中的高发期,数据显示,70%以上的脑卒中发生在秋末和冬季,可以说现在正是脑卒中的“旺季”。神经外科专家团送你健康锦囊,科学预防卒中。

1、什么是脑卒中?

成都冬雷脑科医院院长黄山主任医师谈道,脑卒中正是我们俗称的“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脑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溢血”;“脑出血”,一种是脑血管堵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血栓”、“脑梗死”。

2、脑卒中的死亡率有多高?

冬雷脑科创始人,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院长宋冬雷主任医师提醒大家,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疾病,发病及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这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患者得病后的治疗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特别是近年来发现脑卒中发病率逐渐上升以及逐渐年轻化,因此重视卒中风险尤其重要。

3、为什么凛冽的冬天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成都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周勇副主任医师表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而出血性卒中,原因多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天气转寒后,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增高和血栓的形成。再加上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4、 如何早期发现脑卒中?

成都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唐健介绍,可以通过两个简单的口诀,有效识别脑卒中。

第一个是“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

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清晰

第二个是 “BE FAST”口诀:

B即Balance(平衡):是否常常觉得走路不稳,又或者身体总向一侧偏斜。

E即Eyes(眼睛):是否看东西常出现复视,或者是整个视野的左侧或右侧一半突然缺失。

F即Face(面部):咧嘴笑或者呲牙时是否出现一侧口角歪斜的情况。

A即Arms(手臂):两只手臂平举是否能举到相同的高度,如果有一侧手臂不能上抬或是提前掉下来了,那就需要引起重视。

S即Speech(语言):是否说话突然变得含糊、“大舌头”,或者完全说不出话、交流没有反应、答非所问等。

T即Time(时间):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症状的任何一种,一定要立即就医,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成都冬雷脑科医院重症医学/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宏丽强调,由于脑卒中的高发时间会是在晚上,因此如果家里人发生脑卒中的症状,我们在拨打120后,家人还要注意禁止擅自用药,对于失去意识的病人应维持仰卧体位,以保持气道畅通,病人呕吐时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以防堵塞气道,如果有较多的人手可以在小区门口迎接救护车,这样可以节省寻找位置的时间,赢得黄金救援时间。

5、如何避免冬季脑卒中发生对于脑卒中的预防?

宋冬雷主任医师强调,要做好中风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卒中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心房颤动等。4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定期每年体检一次,发现上述疾病应积极治疗。

(2)消除诱发因素

如不良嗜好、情绪波动、过度劳累、超重肥胖、用力过猛、久坐等。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烟酒,作息规律并保证充足的睡眠,调节情绪,释放压力。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小时就进行2-3分钟身体活动,高血压患者的娱乐活动应有节制,避免长时间下棋、看电视、打麻将等,拒绝参加具有刺激性的活动。

(3)合理膳食

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摄入充足的水分。

(4)防寒保暖,适当运动

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头部、颈部和四肢的保暖。清晨6-8时、下午4-6时温度较低,避免在这两个时间段出门,适当地增减衣物。避免搬运重物及用力屏气,即便是参加体育锻炼,也不要做剧烈运动和超量活动,可选择散步、行走、小跑、太极拳、健身操和老龄球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极寒天气最好在室内锻炼。老年人如果半夜起床小解、白天接电话或抬头视物、低头系鞋带以及做日常家务时,动作一定要慢些,体位变化不可过于迅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