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监测显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那么,流感、普通感冒、支原体肺炎有哪些区别?我们又该如何防?
1.什么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以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为主。成人一般无明显发热或者仅有低热(体温低于38℃),部分患者伴有肌肉酸痛、乏力以及头痛等。一般病程短、症状轻,病程持续1~3天,大多数3~5天可自愈,但流涕、咳嗽等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发病 1周后仍可存在。
2.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流感全身症状较重,高烧明显、剧烈咳嗽明显,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发生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甚至死亡。通常起病较快,患者常有发热(甚至达 39~40℃)、肌肉疼痛、头痛、倦怠等明显的全身症状,而咽痛、流涕和鼻塞等局部症状轻微。大多发病3~5天后发热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3.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形式多样,多数患者仅以低热、疲乏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突发高热并伴有明显的头痛、肌痛及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为突出,常持续 4 周以上,多伴有明显的咽痛,偶有胸痛、痰中带血。
4.潜伏期
普通感冒及流感潜伏期较短,一般1-3天。支原体肺炎潜伏期1-3周,隐蔽性较强。但也不用过于恐慌,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并不一定都引发支原体肺炎,只有侵入下呼吸道,才可能发展为支原体肺炎。如果症状加剧,长时间不见好,就要及时就医。
5.如何预防流感、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勤洗手:勤洗手可减少病原体感染。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公共物品后请及时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