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健康是人们一生的目标,而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西方有句谚语:“You are what you eat.”直译成中文就是:“人如其食”,可解释为:现在你的健康状况是过去每一餐的积累。由此可见,我们每天所摄入食物的品种、结构和质量与我们的健康状况、精神活力以及整体身体的机能息息相关。
据全球健康数据中心的统计,2019年中国致死率前五名的疾病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胃癌,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的关系巨大,烟草、高血压、饮食因素、空气污染、高血糖是导致我国人群中致死、致残的主要五个危险因素,其中饮食因素排在第三位,因此合理膳食刻不容缓。
(数据来源http://www.healthdata.org/china)
针对群体水平的营养状况,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指导,基本可以满足大众的营养需求,但需遵循平衡膳食八准则:
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食物,做好荤素合理搭配。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加强抗阻运动2~3天/周,保持健康体重。
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200~350的新鲜水果,奶制品300ml以上。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需注意吃鸡蛋不弃蛋黄。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成人每天摄入烹调油25~30g,食盐<5g,控制添加糖在25g以下,饮用酒精量<15g。
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强调食品标签的重要性,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科学合理的膳食摄入是我们维持健康状态的基本保障,但是营养物质的吸收、合成、转运、代谢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意味着:不同的人摄入相同的饮食身体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导致不同的健康结果和疾病模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因此,当我们面对不同的膳食模式,如限能量均衡饮食、低碳水高脂肪饮食、高碳水低脂肪饮食时,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身体的膳食模式,这就需要专业的临床营养师借助针对性的检查、检验等项目进行系统的评估确定,从而制定“个性化营养”模式,帮助每位有需求的个体在利用营养改善健康的道路上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