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病因
骶尾部藏毛窦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
1. 后天因素(主流观点):
· 毛发刺入皮肤:局部毛发刺入皮下,引发异物反应及感染,形成窦道。
· 摩擦或创伤:久坐、肥胖或衣物摩擦导致皮肤破损,促进毛发嵌入。
· 职业因素:司机、学生等久坐人群发病率较高。
2. 先天因素:
· 胚胎发育异常(如残留上皮组织),但争议较大。
3. 危险因素:
· 男性(男女比例约 3 - 4 : 1)、多毛体质、肥胖、个人卫生不良。
二、临床表现
4. 急性期:
· 脓肿形成:骶尾部红肿、疼痛、波动感,可伴发热或脓液渗出。
· 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发热、乏力)。
5. 慢性期:
· 反复感染:窦道持续流脓或血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瘢痕化。
· 窦道外口:可见 1 个或多个凹陷(针尖至米粒大小),可能伴毛发露出。
6. 并发症:
· 蜂窝织炎、罕见恶变(鳞状细胞癌)。
鉴别诊断:需与肛瘘、肛周脓肿、化脓性汗腺炎等区分(肛瘘多与肛门腺体相关,位置更低)。
三、治疗
7. 急性期处理:
· 切开引流:脓肿形成时需及时切开排脓,缓解症状。
· 抗生素:经验性使用覆盖革兰氏阳性菌及厌氧菌的药物(如头孢类 + 甲硝唑),严重感染需根据药敏调整。
8. 慢性期手术(根治关键):
· 单纯切除开放术:切除窦道后创面开放,愈合时间长但复发率低(约 10 - 15%)。
· 一期缝合术:直接缝合创口,愈合快但感染风险较高。
· 皮瓣转移术(如 Limberg 皮瓣、Karydakis 术):覆盖创面,降低张力,复发率<5%。
· 微创技术:如内镜辅助(EPSiT)或激光消融,创伤小,适合早期病例。
9. 其他疗法:
· 激光脱毛:减少毛发残留,预防复发。
四、术后护理与预防
10. 术后管理:
·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定期换药。
· 避免久坐,术后 1 - 2 周内侧卧或俯卧减轻压力。
11. 预防复发:
· 保持臀部清洁,定期剃除周围毛发。
· 控制体重,减少久坐(建议每 1 小时活动 5 分钟)。
五、预后
· 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复发率因术式而异(5 - 30%)。
· 术后随访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复发可采取保守处理。
注意:治疗方案需个体化,结合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及医疗条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