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痛病房的概念
· 无痛病房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疼痛管理策略,结合多学科协作,旨在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疼痛的医疗模式。其核心在于:
· 全程镇痛:覆盖术前、术中、术后全阶段,尤其注重“超前镇痛”(在疼痛发生前提前干预)。
· 多模式镇痛:联合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局麻药)与非药物手段(如物理治疗、心理干预)。
· 个体化评估:使用标准化工具(如数字评分法 NRS)动态监测疼痛程度,调整治疗方案。
· 患者教育:引导患者主动报告疼痛,减少对镇痛药物的恐惧。
肛肠无痛病房的特点
· 针对性镇痛方案
· 术前:口服镇痛药或神经阻滞提前预防疼痛。
· 术中:采用长效局麻药(如罗哌卡因)切口浸润或骶管麻醉,减少全身用药。
· 术后:联合口服/静脉镇痛药、局部外用止痛凝胶,针对排便痛使用缓泻剂软化大便。
· 排便管理与伤口护理
· 排便控制:通过饮食调整(高纤维、充足水分)和药物(乳果糖)减少排便刺激伤口。
· 换药无痛化:使用温盐水坐浴缓解痉挛,换药前局部涂抹利多卡因胶浆。
· 多学科协作
· 麻醉科、疼痛科、护理团队共同制定方案,如术后硬膜外镇痛或患者自控镇痛(PCA)。
· 心理科介入缓解焦虑,因紧张可能加重疼痛感知。
· 加速康复外科(ERAS)整合
· 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如肠粘连)引起的疼痛。
· 微创手术(如 PPH、RPH)降低组织损伤,缩短恢复期。
· 特殊技术应用
· 镇痛泵:持续输注镇痛药物,尤其在术后 48 小时疼痛高峰期。
· 中药疗法:如中药熏洗缓解肛周水肿,针灸降低术后尿潴留风险。
· 动态评估与反馈
· 护士每小时评估疼痛评分,重点监测排便后、换药后的峰值疼痛,及时调整用药。
总结 肛肠无痛病房通过精细化镇痛策略、针对性护理及 ERAS 理念,显著降低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提升患者康复质量。其成功关键在于“预防为主、多措并举、动态调整”的管理模式。
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肛肠一科已将上述举措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将打造无痛病房标杆作为科室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