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血,即血液从肛门排出,可能呈现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便血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担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便血呢?
一、下消化道疾病
1.痔疮:这是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内痔通常无痛,便血多为鲜红色,常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外痔一般疼痛明显,但较少引起便血。
2.肛裂:多因便秘等原因导致肛门周围皮肤撕裂。便血颜色鲜红,伴有排便时和排便后的剧烈疼痛。
3.直肠息肉:儿童便血常见原因之一。便血多为间歇性,颜色鲜红,一般无疼痛。若息肉较大,可引起肠道梗阻等症状。
4.直肠癌:便血常为暗红色,伴有大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体重下降等症状。早期直肠癌可能仅有少量便血,容易被忽视。
二、上消化道疾病
1.胃溃疡:当溃疡侵蚀血管时,可引起便血。便血颜色多为黑色,呈柏油样,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作用所致。同时,患者常伴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
2.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类似,也可导致便血,颜色同样为黑色柏油样。患者常有空腹疼痛、夜间疼痛等特点。
3.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便血量大且颜色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病情凶险,常伴有呕血、腹胀、黄疸等症状。
三、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便血症状。便血颜色可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患者还会有贫血、发热、出血倾向等表现。
2.过敏性紫癜:可累及胃肠道,出现便血,颜色多为暗红色。同时伴有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痛等症状。
如果发现便血,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指检、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