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基本要求。当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名列前茅。而我们家的孩子成绩一塌糊涂,甚至表现为厌学的时候,成龙成凤的期望很难实现,所以就需要家长适应和改变了。
今天借助160平台跟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名;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尿频、食欲下降、睡眠易惊、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等神经症状,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
厌学心理是逐步形成的,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焦虑阶段、怀疑阶段、恐惧阶段和自卑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一焦虑阶段,是指学生由于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而产生冷淡和焦虑意识。
第二个阶段一怀疑阶段,是指由于学生在学习上多次失败,对自己或老师设定的学习目标常常不能实现,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但对学习仍未完全丧失信心。
第三个阶段一一恐惧阶段,是指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明显的障碍,真的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当学生内心产生恐惧又无法逃脱学习时,学生的心理就会进入第四个阶段,即自卑阶段。
第四个阶段一自卑阶段,是指学生彻底失去了学习信心,产生学习上的“心死”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学校生活。
厌学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主要与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因素等有关。
父母是最关键的,对于孩子厌学产生来说。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的家庭结构简单,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使得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大,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造成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从而厌烦学习;而另一种极端则是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使得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对父母依赖性过大,面对困难就停滞不前;有的则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放任对孩子的管教,对孩子的学习心态造成不良的影响。另外,有的家庭亲子沟通不顺畅,关系不良,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导致自信心不足、困惑化,从而影响到对学习的态度,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和厌学心理的形成。
孩子的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对于喜欢的教师,学生往往也会喜欢他(她)所教授的课程,而对于不喜欢的教师,对其所教授的课程也易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厌学的青少年有时表现出对自己的不在乎与自暴自弃,其实是为了掩饰对个人名誉的在乎。因为他们从过去的生命经验中,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所以才会表现出“不在乎”。协助青少年了解现在就可以做的事,建立成功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得更顺利。
青春期的孩子先不要贴上抑郁症的标签。孩子遇到问题情绪低落,封闭自己,自残自杀等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需要帮助孩子解决导致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就会好起来。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我们做父母多关注孩子的优点长处,关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做的好的方面、做的好的部分。认真听孩子说,努力听懂孩子的在乎、需求,尽量不打断、不否定、不指责、不评价孩子。更不要动不动把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
坚信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努力下,厌学的孩子能喜欢上学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