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这天,丈夫买来不锈钢炊具,把铝制炊具收拾起来。妻子问原因,丈夫说他看到一张报纸上讲,铝制品炊具易使人患老年痴呆症。可是第二天,丈夫又把铝制品用上了,把不锈钢搁置起来,妻子不明白了。丈夫解释说,报纸上讲,不锈钢里含有镍,担忧镍的成分,易使人致癌,相反铝制品使人患痴呆症的概率很低,可以忽略不计,妻子听后说:“那我们把不锈钢卖了吧?”丈夫回答道:“不,看看明天报纸上到底怎么讲。”
尽管这是一则幽默的笑话,但是我们也不妨从侧面可以看出目前人们的保健意识已由被动保健(生病后的打针吃药)转变为主动保健(提前预防),而广告早已成为引导消费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虚假宣传”及重产品轻质量的现象在保健品行业中仍较为常见。
保健品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产品,从古代皇帝就开始求长生不好的神药,现在的保健品更是层出不穷,消费者消费的时候,始终需要商家和专家的引导,也就是说,消费者买不买保健品和买哪个保健品,商家和专家的引导占绝对的主导权。消费者对保健是完全没有认识的,全听专家和商家说怎么做才对身体好,吃什么对身体好。
一个人在红绿灯路口怎么过马路才安全,只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即可,不需要在绿灯的时候跑过去。一个人怎么保持身体健康,只需要作息规律,饮食健康,保持运动,放松心情即可。有问题了就找专业医生看看,没问题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体。只要不做对身体有害的事即可,法向内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