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艾灸、中药,这三种方法都是都是治疗作用,古人的保健方法都在生活中体现,很少会用针刺、艾灸、中药来保健的,艾灸是火,寒者热之,所以艾灸的适应症是寒,同时脉是紧的。
一个医生如果不擅长把脉找病机,那么他就需要有很多的成功经验来支撑他的诊疗。大部分中医爱好者都是对脉诊望而却步,所以纯粹看症状和舌苔判断,而且需要判断正确的话,就需要很多的成功经验来支撑,疾病的诊疗环环相扣,每一次都要正确,这样疾病才会越来越好。偶尔治对了,偶尔没治对,对身体的帮助是不大的,那还不如放松心情,作息规律,健康饮食,感觉实在不舒服就找医生看看,一点点小问题可能也会自己好,小问题多的话,也是建议找医生调理的。
希望艾灸不是心理安慰,艾灸和针灸中药效果是一样的,只要选穴正确,身体也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选穴不正确,也会造成二次损伤。艾灸的穴位就跟中药选药一样,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成功临床实战经验支撑,不是想当然哪个穴位的功效很好,就选那个穴位,需要对病机,不是对症状。就跟药店的中成药一样,很多人认为自己肾虚,但是补肾的中成药都吃了,而且也坚持一段时间服用,就是没效果,甚至副作用,这就是症状对上了,但是病机没有对上。有人男科不好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吃点疏肝的就好,有的人是应酬喝酒多,经络堵塞,泻一下胃经就好,也有人真的是肾虚,吃上补肾的刚好对上了。所以同样症状,同一个中成药,有人好了,有人没好,就是因为病机没有对上。
下面两个就是选自伤寒论的条文,只要是体内夏天状态,脉浮,或者脉微数,就不能艾灸,艾灸就会产生副作用。其他情况可以艾灸,但也要选对经络,选对穴位。所以还不如放松心情,作息规律,健康饮食,这种保健是最长久的,只有好处没有副作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