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小肉粒越长越多,中医治疗“瘊子有妙招”》------------疣病揭秘:中西医的视角与应对之道

黄红医生 发布于2024-03-01 09:55 阅读量1045

本文由黄红原创

谈起皮肤的问题,可能随着年纪增大和压力的增多,大家会突然发现我们的皮肤除了肌肤弹性减退外,还会出现一类似于小疙瘩、小肉粒的皮肤赘生物。尽管这些小疙瘩看起来不起眼,但不少朋友仍会担心:这是些什么东西?一定要祛除吗?会不会癌变?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科普一个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皮肤病——疣。让我们一起了解疣的成因、症状、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

一、认识疣

1.什么是疣?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增生物。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坚实的丘疹,表面粗糙,可长期存在,不引起自觉症状,可自愈,也可复发。

中医认为疣的产生,首先是正气的亏虚,即虚则生疣,另外是风热毒邪搏结于肌肤,气血失和,瘀血内生。另外结合我们现代人的一个饮食习惯,尤其是中青年人,饮食不太规律,嗜食生冷或肥甘厚味,对后天之本也就是我们的脾有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会出现脾虚的情况,脾作为后天之本,除了运化水谷精微,也会运化水湿,如果饮食内伤导致脾虚之后,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会降低,就会出现痰湿内生,结合久病入络,气血失和,瘀血内生,而出现痰瘀互结。

总体来说,疣的产生,主要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因外感风热毒邪,或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导致局部气血不和,壅滞于肌肤而发。这是疣的病因病机。

2.疣的种类

(1)寻常疣:初起为针尖大的丘疹,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质坚硬,呈灰黄、污黄或污褐色。继续发育呈乳头样增生,摩擦或撞击易于出血。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数目不等。如发生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颈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以上两种疣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

(2)掌跖疣: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呈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外观呈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削去表面角质层,其下有疏松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外渗凝固而形成的小黑点。若含有多个角质软芯称为镶嵌疣。患者可自觉疼痛。发生于手掌或足跖部者,形态为角化性丘疹者,称跖疣,相当于西医的掌跖疣。

(3)扁平疣:皮损多发于面部、手背、手臂,表现为米粒到绿豆大的扁平丘疹,轻度隆起,表面光滑,稍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可密集分布或由于局部搔抓而呈线状排列。部分患者可自觉轻微瘙痒。中医称为扁瘊。

二、疣的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西医主要采用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疣。

外用药物如维A酸类、干扰素等,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疣体消退;口服药物如免疫调节剂,可增强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2.物理治疗

西医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和电疗法等。这些方法通过物理手段直接作用于疣体,使其坏死脱落。冷冻疗法利用液氮冷冻疣体;激光疗法通过激光能量作用于疣体;电疗法则通过电刺激使疣体坏死脱落。

3.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或特殊部位的疣,西医可考虑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需要谨慎选择。

三、疣的中医治疗

1.内治法

(1)中药治疗: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疣的中药方剂。如“治疣汤”,其中包含桃仁、紫草、赤芍等具有活血凉血、消瘀散结功效的药材,以及板蓝根、大青叶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药材。

(2)饮食疗法:中医强调食疗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多吃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疣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薏米等。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

2.外治法

(1)中药外洗或外搽:比如说用新鲜艾叶的汁液涂擦患处,或者用鸦胆子油涂擦患处,但是因为鸦胆子的腐蚀性比较强,周边需要外涂凡士林类的促进皮肤修复和保湿的制剂,另外用大蒜汁外涂并结合艾灸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其他疗法:包括针灸、火针疗法等。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驱邪外出;火针疗法则利用高温针尖刺激疣体,使其坏死脱落。

四、预防与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疣体,以免扩散。

2.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3.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

4.如有疑似疣的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黄红、邓诗航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