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全球范围内,CHB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预防和控制CHB的发生与发展,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特制定本指南。
预防措施
(一)疫苗接种
新生儿接种:所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剂乙型肝炎疫苗,并按照0、1、6月龄的程序完成3剂次接种。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还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阻断母婴传播。
儿童和青少年补种: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尽快补种乙型肝炎疫苗。
高危人群接种: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血制品者、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应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二)阻断母婴传播
孕期筛查与干预:对所有孕妇进行HBsAg筛查,对于HBsAg阳性孕妇,根据HBV DNA载量情况,在妊娠晚期(第24 - 28周)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分娩期管理:尽量避免产程延长、软产道损伤和羊水吸入等可能导致胎儿感染的情况。
产后管理: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并进行定期随访。
(三)切断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防控:严格管理血液制品,对献血者进行HBsAg和HBV DNA检测,确保血液安全。在医疗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性传播防控: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在未完成疫苗接种或接种后无抗体应答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安全套。
母婴传播防控:除上述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措施外,还应避免对新生儿进行不必要的有创操作。
诊断与监测
(一)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进一步检测HBV DNA、肝功能指标(如ALT、AST)、肝脏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CHB的病情和分期。
肝脏活检(必要时):对于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评估肝脏病变程度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肝脏活检。
(二)监测指标
病毒载量监测:定期检测HBV DNA水平,以评估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和抗病毒治疗效果。
肝功能监测:定期检测ALT、AST等指标,以评估肝脏炎症和损伤程度。
肝脏影像学检查:每6 - 12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CT或MRI检查,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和HCC。
治疗策略
(一)抗病毒治疗
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延缓或减少肝硬化、肝衰竭和HCC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治疗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和干扰素。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毒载量、肝功能状态、肝脏病变程度、是否存在肝硬化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肝保护治疗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具有肝保护作用的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以减轻肝脏炎症和损伤。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避免饮酒、保持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以减轻肝脏负担。
特殊人群管理
(一)孕妇
孕期管理:对HBsAg阳性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和病毒载量监测,根据情况给予抗病毒治疗。
分娩期和产后管理:遵循阻断母婴传播的相关措施。
(二)儿童
诊断与治疗:儿童CHB的诊断标准与成人相似,但治疗方案需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调整。
疫苗接种:加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管理,确保接种率。
(三)免疫抑制患者
治疗前筛查: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前,应对患者进行HBsAg和HBV DNA检测。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于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的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