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根据其病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即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此前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者在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一、病因
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异常积累。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表现。此外,遗传因素、药物副作用等也可能与发病有关。
二、病理机制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和乙醛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肝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肝脏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脂肪沉积。
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与胰岛素抵抗、脂肪酸从头合成增加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肝脏脂肪沉积,并可能引发炎症和纤维化。
三、临床表现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通常有长期饮酒史,可能伴有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症状,如黄疸、腹水、肝区疼痛等。在超声检查中,肝脏表现为轻-中度肿大,肝实质回声细密增强,但后方无衰减。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表现为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右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超声检查显示肝体积正常或轻度增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后方回声逐渐衰减。
四、治疗策略
酒精性脂肪肝:首要治疗是戒酒。同时,需进行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如使用抗氧化剂、抗炎药等。对于严重酒精性肝炎患者,可能需要类固醇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侧重于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等。必要时可使用降脂药物或胰岛素增敏剂。
五、预后
酒精性脂肪肝:如果及时戒酒,肝脏损伤通常可以逆转。但如果继续饮酒,病情可能会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但约20%的患者会进展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进而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准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戒酒是关键;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