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治疗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程进明医生 发布于2025-02-14 15:20 阅读量416

本文由程进明原创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抗病毒治疗是其治疗的核心手段。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As)。然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下是专业医疗科普介绍:

一、治疗前的准备

全面评估病情

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前,患者需进行全面的肝功能检查,包括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病毒载量(HBV DNA)、肝脏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CT)以及肝脏纤维化评估。对于存在肝硬化风险的患者,还需进行APRI评分或瞬时弹性成像(TE)检查。

了解药物特性

抗病毒药物有多种选择,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副作用和耐药性均有所不同。例如,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副作用较多,如流感样症状和精神抑郁;核苷(酸)类似物则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发挥作用,副作用相对较少,但需长期服用。

明确治疗目标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损伤,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实现表面抗原(HBsAg)的清除,但需明确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药。

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服药

抗病毒治疗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断可能导致病毒再激活,引发急性肝炎发作。

定期监测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副作用。对于使用干扰素的患者,还需监测血常规和精神状态。

注意药物副作用

不同药物的副作用需特别关注。例如,恩替卡韦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替诺福韦可能影响肾功能和骨密度。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避免肝脏负担加重

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和中药。此外,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三、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停药标准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通常需终生进行,仅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考虑停药:无肝硬化证据、能够进行长期随访、HBeAg阳性患者发生血清学转换且巩固治疗至少1年、ALT持续正常且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

停药后的监测

即使停药,患者仍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毒是否再激活。若出现HBsAg或HBeAg由阴转阳、ALT升高或HBV DNA再次检出,需重新开始抗病毒治疗。

长期健康管理

慢性乙肝患者需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肝脏负担加重。同时,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减少感染风险。

四、其他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

慢性乙肝患者常因疾病负担和长期治疗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支持和家庭关怀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预防传播

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避免捐献血液、器官等。同时,建议家庭成员进行乙肝检查和疫苗接种。

总之,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患者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