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干扰素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手段,部分患者通过干扰素治疗能够实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甚至血清学转换(即HBsAg转阴且出现表面抗体HBsAb)。然而,有些患者在停药后可能会出现HBsAg复阳的情况,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是否需要继续使用干扰素治疗呢?
一、干扰素治疗后复阳的原因
干扰素治疗后复阳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巩固治疗时间不足:研究发现,干扰素治疗后HBsAg清除的患者,如果巩固治疗时间≥12周,HBsAg持续阴性的维持率显著高于巩固治疗时间<12周的患者。
停药时表面抗体水平低:停药时表面抗体(HBsAb)水平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复发。研究显示,HBsAb水平≥100 mIU/mL的患者复发率较低。
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不佳,或者在停药后未能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导致病毒再次活跃。
二、复阳后是否继续使用干扰素
对于干扰素治疗后复阳的患者,是否继续使用干扰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一)继续使用干扰素的建议
评估复阳程度:如果复阳后HBsAg水平较低,且病毒载量(HBV DNA)未显著升高,可以考虑再次使用干扰素进行巩固治疗。
联合治疗策略:对于复阳患者,采用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的联合治疗策略(如PEG-IFN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可能更有效。这种联合治疗可以更快地实现HBsAg清除和血清学转换。
延长巩固治疗时间:在再次使用干扰素治疗时,建议延长巩固治疗时间,至少12 - 24周,以提高HBsAg清除的持久性。
(二)不适合继续使用干扰素的情况
严重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在之前的干扰素治疗中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如精神抑郁、血细胞减少等),再次使用干扰素需要谨慎。
其他治疗选择:对于不适合继续使用干扰素的患者,可以考虑其他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ETV)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等核苷(酸)类似物。
三、复阳后的综合管理
定期监测:复阳后应密切监测肝功能、HBsAg水平、HBV DNA载量等指标,以评估病情变化。
提高表面抗体水平: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HBsAg接近转阴,可以考虑注射乙肝疫苗,以促进HBsAb的产生。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案例分享
一位29岁的男性患者,经过4年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后,HBsAg下降至512 IU/mL,随后采用PEG-IFN联合TDF治疗。治疗36周后HBsAg清除,但停药6个月后复阳。再次启动PEG-IFN联合TDF治疗后,24周再次实现HBsAg清除,并且HBsAb水平升高至500 mIU/mL以上,随后停药随访至84周,维持临床治愈。
乙肝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后出现复阳并不罕见,是否继续使用干扰素需要综合考虑复阳程度、巩固治疗时间、表面抗体水平等因素。对于复阳患者,延长巩固治疗时间、采用联合治疗策略以及提高表面抗体水平是关键措施。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