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住院部遇见了一个90后,90岁高龄,耳聪目明,身轻如燕,健步如飞,思维敏捷。突然,又清醒一下,还是唯健康能承载圆满。
我从开始学中医的时候,就看到《黄帝内经》上写: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翻译成人话就是: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但动作却不显衰老、迟钝;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就行动不变、笨拙无力,难道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吗,还是因为现在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上古时代的人,深谙养生之道,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借以指导、调节养生,使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做到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其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生活习惯一反常态,以酒为水,滥饮无度,醉酒行房,恣情纵欲,从而使其阴精竭绝,真气耗散,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意志,而专求情欲的一时之快,违逆养生的根本法则,饮食、作息、起居、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
纪晓岚编《四库全书》,言“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所以养生?饥来睡觉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于身外觅神仙。此为,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