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肿”的征程,你不能忽视这些方法!

胡亚琪医生 发布于2025-03-16 23:18 阅读量1361

本文由胡亚琪原创

      《黄帝内经》言“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说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


        肿瘤治疗是一场艰苦的战役,通过手术、化疗、靶向和免疫疗法等手段与病魔较量。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外治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提供了一种缓解症状的新选择。在局部作用方面药物有效成分直接穿过表皮或角质层直达病灶,在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通过调节局部的微环境和微生态以发挥治疗效果。整体作用上有效成分被真皮中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而发挥疗效。




       中药热奄包以热敷的方式作用在病位或穴位上,通过中药热奄包的热度使局部毛细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加速,利于药物穿透吸收,使药包内中药成分得以发散传导,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调和气血及祛瘀散结的效果。


       穴位贴敷将药物做成粉剂,添加姜汁、黄酒等辅料调成膏状外敷,或将药物直接加工成膏状敷贴于特定腧穴,对腧穴产生持久的刺激,在经络的传导与放大作用下,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




       艾灸,《扁鹊心书》记载:“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医学入门》中的“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 灸法借其缓慢而持久的热力,通过经络传导,对人体起到一定的刺激性作用,从而起到补虚固本、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作用。


       耳穴压豆疗法,《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耳与人体经络、脏腑联系密切。十二经络中,阳经均与耳直接联系,阴经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耳联系。将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于耳穴,通过对耳穴产生持久的良性刺激来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


       治疗肿瘤,是一场和生命展开的深刻对话,它被寻找的语调应该是平衡与和谐!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