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慢性咽喉炎  西医识病中医辨证精准施药

王圣尉医生 发布于2022-08-22 08:51 阅读量364

本文由王圣尉原创

(011)慢性咽喉炎  西医识病中医辨证精准施药

一、西医识病:

(一)患者自觉咽部不适,干、痒、胀,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干恶,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以上症状在说话稍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后、疲劳或天气变化时加重。呼吸及吞咽均不畅通有异物阻挡。

(二)诊断检查:咽部慢性充血,加重。呈暗红色,或树枝状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咽侧索肿大;咽粘膜增生肥厚,或干燥、萎缩、变薄,有分泌物附着。具各上述症状及1项或1项以上检查所见,即可诊断为慢性咽喉炎。

二、中医辨证:

(一)阴虚火旺型: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

(二)痰阻血瘀型: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三)阴虚津枯型: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三、典型症状:

慢性咽炎的症状一般为咽干、咽痛、干咳、咽部异物感等。典型症状: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和轻微的疼痛等。

四、精准处方:

附片、龟板、砂仁、黄柏、肉桂、桔梗、山豆根、甘草。

五、精准方解:

用本方砂仁能够健运脾胃,宣中宫一切阴邪,而附子辛热,能补肾阳,龟板滋补肾阴,黄柏既可以清肾火,滋肾补水熄火,引火归元,用桔梗、山豆根利咽喉,交通上下,药证合拍而获捷效。又能入脾经,调和水火,所以此方对临床上热下寒的人群比较适合,就是病人有慢性咽喉炎、咽痛发炎等上热症状,但是同时有下肢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肾阳不足的表现主攻点。

六、辨证加减:

①有热气从胸中上冲而引起咽痒而阵发咳嗽,或睡眠差,加龙骨20g、牡蛎20g。

②兼气郁者,加柴胡、郁金各10 克。

③胸闷重者,加瓜蒌、薤白各10克。

④阴津不足者,加沙参、麦冬各9克。

⑤肝肾亏虚者,加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红枣3枚;

⑥瘀血或 病程长者,加川芎、丹参各15克。

⑦咽喉痛较重者,加牛蒡子15克,射干6克,知母 10克。

⑧口干发喝加天花粉15克、玉竹15克。

七、临床案例:

初诊:2016年5月23日

主诉:咽喉部疼痛三个月,近一周加重。

现病史:患者教师为业,平时上课,声音洪大,天长日久,渐渐感觉咽喉部疼痛,到某医院治疗确诊为咽喉炎,给服四环素等消炎药物治疗近二月,非但无效,反而有加重的趋势,遂改请中医治疗,所服方药多为玄麦甘桔汤、六味地黄丸加味,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一类药,服药三十余剂,历时两月,仍然无效,经人介绍遂来我处求治。

刻诊:咽喉疼痛,说话声音细小嘶哑,自觉费力,面容苍白无神,口中津液多,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咽喉不红不肿。

中医病名:喉痹。

中医证型:阴虚火旺。

西医病名:慢性咽喉炎。

处方:

附片10g(先煎)、龟板15g、砂仁10g(后下)、黄柏15g、肉桂6g(后下),桔梗30g,山豆根6g(后下),炙甘草10g。水煎服一日一剂。

二诊:服上方三剂后,无不良反应,可以证明其为阴虚火旺,虚阳上浮,效不更方,连服七剂。

三诊:上方连服七剂后,咽喉已经没有疼痛感觉,说话声音亦洪大。仍以上方连服七剂,即停服药,后患者微信回复讲:“咽喉不再疼痛,讲话时间长也声音正常。”

八:体会:

早年读《灵枢·经脉篇》、《灵枢·经别篇》皆认为十二经脉、支络、别络,大都循喉咙。人身气血相随,经络相贯,因此凡外感内伤,干及咽喉,俱可出现本症。又读《伤寒论》阳明一经,以燥为本,少阳一经,以火为本,少阴一经,以热为本,其经脉皆循咽喉,故咽痛喉痛以热症为多,但外感风寒,郁遏卫阳,少阴寒邪,太阴痰湿,上泛于咽喉,亦可导致咽喉痛。本病既为虚阳上浮,阴精亏损,阳失所附,浮越于上症见咽喉疼痛,故以潜阳益阴治之而愈。

(仅供业内初出茅庐者参考)

老中医王圣尉临床经验

微信咨询:15919880440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