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口腔溃疡西医识病中医辨证精准施药

王圣尉医生 发布于2022-08-18 11:39 阅读量1764

本文由王圣尉原创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008)口腔溃疡  西医识病中医辨证精准施药

一、西医辨病:

(一)口腔溃疡的特点,临床表现主要是红、黄、凹、痛,红表示表示它局部会充血、红肿,黄色就是口腔溃疡的表面会有一层黄色的假膜覆盖。凹一般是它会凹陷下去的,在黏膜表面是成凹陷状,一些严重的会呈弹凹状,就是弹坑状。疼一般是患者会感觉疼痛,所以它的临床特点是红、黄、凹、痛,一般是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有的是发生单个,有的病人可能是多发,有两个、三个,甚至是满口,散发有多个。

(二)临床重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应与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和坏死性涎腺化生相鉴别。

二、中医辨证:

(一)口腔溃疡中医叫“口舌生疮”“口糜”,临床常分为脾胃积热型、心火上炎型、阴虚火旺型、脾胃气虚型等,其治疗各不相同。但在临床口舌生疮以实证、热证居多。实证多为心脾内热上炎或外感湿热为“实火口疮”,虚证多为阴虚火旺或气虚叫“虚火口疮”。

(二)实火口疮: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大多和心火上炎、脾火上蒸有关系,局部疼痛剧烈,影响饮食,溃烂周围红肿突起,数量较多,甚至融合成片。治疗原则以清心脾之火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清胃散、导赤散、凉膈散等加减治疗;

(三)虚火口疮:发病较缓,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大多和心脾阴虚或脾肾阳虚有关,一般疼痛不明显,不妨碍饮食,局部可见一个或数个溃烂面,周围不肿、微红,或色白微疼。治疗上以滋心脾肾之阴或温补脾肾为主,常用的方剂有甘露饮、六味地黄汤、天王补心丹、附子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等加减。

三、复发性口腔溃疡典型症状: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局部灼痛明显,可妨碍饮食及言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主要靠病史特点(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及临床表现(“黄、红、凹、痛”)为依据,西医无现代仪器来确诊。

四、精准处方:

复发性口腔溃疡不论属实属虚属寒属热,不论时间多久都可以用精准基本处方辩证加减治疗。

人参、天冬、熟地黄、黄柏、砂仁、茜草、甘草。

五、精准基本方解;

本方主治气阴不足,相火内扰。方中熟地补肾中之精血;人参补气安神益智;天冬下能滋补肾阴,上能清肺以滋水源。诸药配伍,清下焦肾中之相火湿热,共奏益气养阴泻火,用本方治疗三剂而愈。

六、辨证加减:

①心火甚加石膏、竹叶;

②肝火甚加龙胆草、栀子:

③湿热甚绵茵陈、黄芩;

④肝胆湿热加青黛、栀子;

⑤脾胃积热加金银花、连翘;⑥心火上炎加黄连、木通、竹叶;

⑦倦怠乏力、自汗加淫羊藿、白芍、桂枝;

⑧便秘加火麻仁、大黄;

⑨脾阳不足合理中汤。

七、临床案例:

患者杨芊,女,45岁。

2021年6月18日初诊。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两年多。

现病史:近一月来,口腔溃复发,西医给服维生素B2、E以及中药(药物不详)等治疗未愈,病情时好时坏,现口腔黏膜及舌表面灰白成片,间有红斑及溃疡点,表面糜烂,张口困难,伴胸胁胀闷,烦躁,纳差,大便干结三日一次,舌红苔黄稍腻,脉弦。

中医病名:口疮

西医病名:口腔溃疡。

中医证型:脾肾阴虚火旺。

中医治则:滋阴清热,泻火。

处方:

人参9g、天冬15g、熟地黄20g、黄柏12g、砂仁5g(后下)、茜草35g、龙胆草12g、火麻仁10g、生大黄6g甘草10g。五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饭后服,忌生冷、辛辣、油腻、海鲜。

一周后微信回复:服药三剂口腔无灼热疼痛感觉,五剂服完大便通畅,诸症全愈。

八、治疗体会:

顽固性口腔溃疡。中医归属于口疮之病,往往责之于肺脾胃有热,口疮有虚火和实火之分。实火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火上炎,薰灼于口,则口舌生疮。脾热生痰,痰火互结,上炎于口,亦生口疮,治宜清热祛痰,虚火者,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于口,也发口疮。多以滋阴清热解毒之剂治之。

(仅供业内初出茅庐者参考)

老中医王圣尉临床经验

咨询微信:15919880440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图片发自160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