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识病中医辨证精准施药(004)尿酸高(痛风)
一、西医辨病: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患者多于30~40岁以后发病,男性约占95%,女性多发生于绝经期后,但因特异酶缺陷者可在青少年发病。一般间歇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拇趾、踝及指关节等部位红肿,且伴随针刺、刀割般的锐性疼痛,多数患者会伴发高烧。痛风可以有“急性痛风”、和“间歇性痛风”。
(1)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当患者在吃了一些嘌呤饮食状态下,此时患者检查的时候,体内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umol/l(7mg/dl)的时候,女性检查的结果发现>357 umol/l(6mg/dl),那么在临床当中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2)高尿酸血症的分型诊断:在临床当中的分型诊断有助于发现高尿酸血症这个病所发生的病因,从而就可以给予针对性治疗。
①在临床当中患者如果低嘌呤饮食5天的时间之后,就可以留取24小时进行下一步的尿检测尿尿酸水平。
②尿酸排泄不良型:此时患者检查结果会显示尿酸排泄少于0.48mg/(kg.h),尿酸清除率小于6.2ml/min。
(3)尿酸生成过多型:此时患者如果检查,尿酸排泄的结果会显示大于0.51 mg/(kg.h),尿酸清除率就会显示大于或等于6.2ml/min。
(4)混合型:当患者的尿酸排泄超过0.51 mg/(kg.h),尿酸清除率结果显示小于6.2ml/min就可以诊断为混合型。
二、中医辨证:
中医将本病归属“痹证”、“历节”等范畴。中医认为外邪侵袭、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是主要病因。如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之邪化热,闭阻经络关节而致病。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日久化热,流注经脉为病。长期恣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虚生湿化热,湿热之邪痹阻脉络则为病。痛风在急性期治疗以祛邪为主,用清热利湿,祛风除湿等法;慢性期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法。
痛风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分为湿热痹阻、风寒湿痹、痰瘀阻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五种证型:
(一)湿热痹阻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病势较急,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二)风寒湿痹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局部皮下结节、痛风石。伴关节喜温,肢体重着,麻木不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紧或濡缓。
(三)痰瘀阻滞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局部硬节,或见痛风石。伴关节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色暗红,体虚乏力,面色青暗。舌质绛红有瘀点,苔白或黄,脉象沉滑或细涩。
(四)脾肾阳虚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肿痛持续,肢体及面部浮肿。伴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象沉缓或沉细。
(五)肝肾阴虚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伴腰膝酸软,耳鸣口干,肌肤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红。舌质干红,苔薄黄燥,脉弦细或细数。
三、无典型症状尿酸高:
目前在临床经常遇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是在体检时发现仅尿酸高,并没有痛风、关节炎的症状。即使高尿酸血症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也应进行治疗,以防出现痛风石,或者导致肾脏病变。具体方法是降低尿酸高,中药精准治疗。
四、精准处方:
由于无临床症状中医难以辨证施治,只有降低尿酸,其组方:
苍术15g,白术15g,薏苡仁30g,黄柏15g,川牛膝10g,白豆蔻5g,金钱草15g,土茯苓25g,车前草15g,萆薢15g,徐长卿15g,重楼10g,蒲公英10g,山慈菇15g,清风藤15g。
用法:日服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功效:从西医角度讲本方能很快的降低尿酸,从中医讲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活血消肿。
五、精准方解:
方中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四药合用为四妙散,出自《成方便读》,专治湿热下注之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白术为健脾燥湿要药,《本草汇言》言:“白术,扶植脾胃,散湿除痹。”土茯苓甘、淡、平,解毒、健脾除湿,通利关节,《本草纲目》言其“健脾胃,利关节”,《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白豆蔻芳香化中焦之湿浊。金钱草、车前草导湿热从小便而去。萆薢主泌清别浊,渗利湿热,祛风除湿。徐长卿、清风藤祛风止痛,活血通络。山慈菇、重楼、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六、临证加减:
患者除了尿酸高之外或兼有以下症状随证加减。
①湿热痹阻型加金银花、连翘、木瓜。
②风寒湿痹型加防己、羌活、防风。
③痰瘀阻滞型加桃仁、赤芍、秦艽。
④脾肾阳虚型加仙灵脾、肉苁蓉、金毛狗脊。
⑤肝肾阴虚型加龟板、鳖甲、菟丝子。
⑥如有疼痛日久不去者,加蜈蚣、地龙、鸡血藤。
⑦缓解期热毒虽解,但湿邪未除,湿性黏滞,痹阻经络关节,缠绵难愈,此期治疗宜缓则治其本,在精准基础方去徐长卿、重楼、黄柏、蒲公英、山慈菇、清风藤等清热解毒之品,加用黄芪、党参、陈皮,以健脾益气。
七、临床案例:
许某,男性,52岁。
初诊:2015年6月24日
主诉:公司组织体检,查血尿酸498微摩尔/ 升。
现病史:该患者因工作关系经常在酒楼聚餐,多食用海鲜、肥肉等食物。 平素喜饮酒,聚餐时饮白酒可达0.6公斤,每次聚餐或饮酒较多后,数日内即食欲不振,便溏,有痰量多色白质稀易咯,余无特殊不适。1周前公司体检查血尿酸498微摩尔/ 升。患者体重81公斤,形体偏肥胖,无肢体关节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数,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中医辨证:脾肾亏虚,痰瘀内阻证。
处方:
苍术15g,白术15g,薏苡仁30g,黄柏15g,川牛膝10g,白豆蔻5g,金钱草15g,土茯苓25g,车前草15g,萆薢15g,徐长卿15g,重楼10g,蒲公英10g,山慈菇15g,清风藤15g。
用法:日服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两周后复诊,患者诉食欲不振,痰多,疲劳乏力,余无特殊不适。 查体:舌淡暗,苔白稍腻,脉滑。
处方:土茯苓、牛膝、车前子(包煎)各 15克,薏苡仁30克、威灵 仙、宣木瓜、泽兰、王不留行各 12克,山慈菇、蒲黄、泽泻各10克、仙灵脾、肉苁蓉、金毛狗脊各15克。
共14剂,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三诊:服药后食欲、精神转佳,守原方继续治疗2周后复查。
共治疗六周后患者复查血尿酸332微摩尔/升,继续巩固治疗2周。嘱其控制饮食,尽量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戒酒, 加强锻炼。3个月后随访,复查血尿酸310微摩尔/升。
八、体会:
高尿酸血症起病多较隐匿,常无临床症状,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继续发展可引 起痛风急性发作、尿酸性肾病等疾病,且与高血压、高血脂、 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发生有相 关性。本例患者常无特殊主诉, 但可见体型肥胖,食少便溏,舌质胖大等特点,可见本病以痰瘀作祟,或兼脾、肾亏虚为本,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脾失健运。 肾失分清泌浊,气机升降失常, 气血水液运行障碍,湿热、浊毒、痰瘀痹阻经络,滞留不去, 形成高尿酸血症,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
(仅供业内初出茅庐者参考)
老中医王圣尉 临床经验
咨询微信:1591988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