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识病中医辨证精准施药(003)蛋白尿
一、西医辨病:
(1)蛋白尿一般肉眼难以观察,有时尿液可呈浑浊、有泡沫,患者常有肾脏疾病史,可有肾区叩击痛,尿蛋白定性检查为阳性,尿镜检可见管型,常伴有尿频、水肿、高血压症状,需与结晶尿、血尿、乳糜尿进行鉴别。
(2)临床一般依据蛋白尿情况,结合水肿、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痛风、损伤肾脏药物的使用以及家族史等,结合查体,如胸腹水、贫血、心肝肾情况,眼底检查等,并综合各项检验检查结果就可以来诊断。
二、中医辨证:
(1)蛋白尿属于中医的“精微”范畴,宜藏而不宜泄。
(2)从临床上观察到,大量蛋白尿的患者常常与脾虚气陷有关。另外从临床上还观察到蛋白尿与肾气虚损有关,肾有敛藏固摄之功能,肾虚封藏失职,固摄精微无权,则精微物质流失体外而致蛋白尿。
(一)脾虚气陷型典型症状:
以尿浊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小便混浊如白浆,小腹坠胀,尿意不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劳倦或进食油腻则发作或加重,舌淡,脉虚数。
(二)肾气虚损型典型症状:
晚上夜尿次数增多,腰膝酸软,膝盖酸痛,四肢寒凉,小便清长,阳痿,听力减退,气短,脉搏细数,口干舌燥等。
三、精准处方:
常用于蛋白尿的治疗,常用益气固摄、健脾固摄、补肾固摄等方法:
黄芪、党参、金樱子、芡实、龙骨、牡蛎、生地、知母、山药、天花粉。
现代药理也证实这些药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但在应用固摄法的同时应注意正邪势力,若邪实明显,不宜漫投固摄,以免招致瘀阻气结,邪遏于内,闭门留寇。
(三)辨证加减:
①疾病早期以外感风邪为主者,加羌活、防风等;
②疾病后期,内风宜熄,治宜平肝熄风,搜风剔邪,加蝉蜕、僵蚕、地龙等药。
③三焦湿热,上焦者用鱼腥草、黄芩、桑白皮。中焦者苡仁、泽泻。下焦者白茅根、石韦等。
④上呼吸道感染者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玄参。
⑤尿液中的蛋白质过高加甘草,白术,荷叶,鱼腥草能较大幅的清除尿液中的蛋白质。
⑥蛋白尿伴浮肿较重时加用茯苓、丹参、益母草。
⑦临床寻根朔源,进一步查询到五倍子有降蛋白尿功效,从《世医得效方》中记载得到启蒙,从《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茹十眉医案得到证实,五倍子主要作用在于固肾,故必须在纯虚无邪时应用。
四、精准方解:
①方中黄芪、党参都是补虚之要药,能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内热消渴等症,並具有益气生血的作用。
②芡实和金樱子都具有强健脾胃的作用。芡实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金樱子能增加肾气以固摄。
③龙骨、牡蛎在临床经常是配对来使用的,用于多梦、睡眠障碍。可以敛汗,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同时也有涩精的功能,用于治疗蛋白尿有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症。
④生地、知母、山药、天花粉其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常用于热病口渴、消渴、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蛋白尿,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五、临床案例:
张某,男,29岁。
初诊:2005年8月16日。
主诉:全身浮肿,发病两年。现病史:曾在外院检查尿蛋白(+++),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经用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苯丙酸诺龙等治疗2个多月,效果仍不显著。眼、面及四肢浮肿,小便短少,困倦无力,头晕腰酸,面时升火,口干不欲多饮,血压偏高,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腻。
证型:脾肾两虚。脾虚则水湿逗留,肾虚则肝阳易亢。
治则:拟平肝利尿,益气健脾。
处方:黄芪30g、党参20g、金樱子20g、芡实20g、龙骨30g(先煎)、牡蛎50g(先煎)、生地15g、 知母12g、山药15g 、天花粉20g、车前子15g(包煎)、金樱子15g,石韦30g、白茅根30g。7剂 水煎服。
二诊:四肢浮肿渐退,尿较清长,尿蛋白(+++),仍有管型可见。血压下降,头晕减少。脉弦细,苔薄腻。再拟前法原方加牛膝12g。
三诊:浮肿已退,惟晨起眼睑肿未消,头晕腰酸均见好转,肾功能正常,惟有尿蛋白(+++)。脉弦细数。拟前法添用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30g、鱼腥草30g,7剂 水煎服。
四诊:诸症悉减,尿蛋白仍不下降。此后除上方加减外,控制尿蛋白曾用虫类等效果均不显著。后改用五倍子粉0.3g入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第三日尿蛋白显著下降,每次化验均(+)。5日后一直正常。观察2个月左右未见反复。
服五倍子粉以来,除便秘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每日方中加润肠药大便即转正常。
六、临床体会:
蛋白尿的产生与热湿毒邪有关,从辨病、辨证来看是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要权衡机体的虚实状态,虚实同治,抑制过亢,辅助不足。病重时应以祛邪为主,病缓好转时则可适当加强补益。由于脾病湿热蕴结,缠绵难愈,还有病缓后湿热未尽的病理因素,不可骤补。辨证注意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肺、脾、肝、肾之功能,辨病注意微观病理、湿热蕴肾的情况,以达补虚泄实、平抑病理的作用,使机体保持平衡,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仅供业内初出茅庐参考)
老中医王圣尉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