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识病中医辨证精准施药(002)乳腺增生
一、西医辨病:
(1)临床遇到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者。但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轻度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
(2)利用乳腺红光检查治疗仪、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B超、热象图等辅助检测手段,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其他良、恶性乳腺疾病。
二、中医辨证:
乳腺增生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中医按照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将乳腺增生分为三型:
①肝肾亏虚证:有时会称为冲任失调证,除了乳房疼痛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经常会伴有月经不调,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颜色淡、腰酸等情况。
②痰凝血瘀证:病人的乳房疼痛往往像针扎一样,属于刺疼,肿块比较重。还会感觉嗓子里老觉得有东西堵着,痰比较多,吞不下去,吐不出来,属于痰凝血瘀证。而且病人舌质比较暗,有时有瘀点、瘀斑。
③肝郁气滞痰凝型:为临床主要多见之乳腺增生重点型。
(一)肝郁气滞痰凝型典型症状:乳房胀痛,伴有质韧的肿块,触痛,经前可加重,其他可见胸闷、频繁嗳气、常叹息等症状,乳房胀痛和肿块随情志变化而变化,忧郁或发怒后加重,情志舒畅时减轻,舌淡红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二)精准处方:
柴胡、青蒿、白芍、丹皮、栀子、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王不留行、路路通、生甘草。
(三)辨证加减:
①肿块较多者,加三棱、莪术。
②肿块质地较硬者,加海藻、牡蛎、白花蛇舌草。
③经前乳房胀痛者,加香附、延胡索、川楝子。
④痛甚者,加赤芍、川芎、川楝子。
⑤肿块大者,加穿山甲、橘核、浙贝母。
⑥月经不调者,加丹参、益母草、香附。
⑦脾胃虚弱者,加党参、芡实、山药。
⑧兼冲任不调者,加鹿角霜、淫羊藿、仙茅。
⑨血瘀重者,加土鳖虫、丹参、皂角剌、三稜、莪术。
⑩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四)精准方解;
首明“乳腺增生”西医之名,中医是以症名“乳癖”,其因在气滞,病在肝脾。故遵”木郁达之”之法,茯苓、王不留行、路路通行祛痰湿、舒肝健脾、解郁通络之法,俾肝复条达之件,脾行健运之职,则气血通畅,痰湿郁热自可消散于无形矣!谨守肝气郁结之机,“伏其所主,先其所因”,采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投之,行气不似燥烈,清凉避其凝滞,有方有守,故得治愈,由此可见,辨证论治是不可废而不用的。
(五)临床案例:
患者刘x 女 43岁,住南区湖北洪湖人。
初诊:2015年9月10日
主诉:经前双侧乳房胀痛,月经来潮后乳胀消失一年余。
现病史:患者以前是每次经前双侧乳房胀痛,按之有块,月经来潮后乳胀消失,近两个月月经来潮后胀痛不会减轻,按之有块,伴月经量减少,经某医院仪器扫描显示双侧乳腺增生,并有包快,大小6mmx7mm,诊断为乳腺增生。经人介绍来我处中药治疗。此时月经正值3天,双侧乳房胀痛明显,左侧尤甚,按之明显,白带偏黄,口干易怒,色红苔滑,脉弦。
中医诊断:乳癖。
病因病机:肝郁、脾虚、痰气互结。
治疗原则:疏肝理脾化痰。
处方用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12g、、青蒿12g、、白芍20g、丹皮12g、栀子12g、当归10g、白术15g、茯苓20g、薄荷6g(后下)、王不留行15g、路路通15g、生甘草10g、夏枯草30g。
七剂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饭后服。
二诊:2015年9月18日。
患者服药后乳胀明显减轻,按之硬块较前柔软,心情平和舒畅,月经将至,感觉隐隐腹痛,按原方加玄胡索20g、香附15g,继续服用七剂。 服法同上。
三诊:2015年9月26日
患者月经来潮之前偶尔感觉乳房胀痛,包快按之不显,此次月经来潮5天,经量增多,颜色较前鲜红,白带少,效不更方,按原方取七剂。
四诊:2015年11月18日
乳房己无任何不舒服感觉,近期白带多,原方去丹皮、栀子,玄胡加蒲公英,薏仁米;苍术易白术加味。
处方:柴胡12g、当归10g、茯苓20g、苍术15g、玄参30g、牡蛎50g(先煎)、 浙贝20g、昆布30g、海藻30g、青皮20g、川楝子15g、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 薏仁米30克
连服十五剂,煎服方法同上。
一个月后患者胀痛基本消失,白带减少,有时生气,乳房偶尔跳痛,很快消失,给予中药蜜丸逍遥丸合消瘰丸以巩固疗效。
隨访:一年后患者生一健壮男婴,乳房复查均属于正常,终告全愈。
体会:万病不离其宗,寻根朔源,进一步查询了乳腺增生的分类有三、四、五类但都以肝气郁结、痰湿瘀血为主。还是我那句老话:“子弹不在多,关键是打准,所以,真中医用药,不在多而在少而精准,本例用药少而精准。”所以用逍遥散辨证加减,辨证乃可求病之因;病名为纲,证候为目,病因为本。辨病、辨证相结合,则纲举目张。盖人生天地之间,社会之中,疾病之成,因素非止一端。故于辨病、辨证之时,必参地之高下,气之温燥,禀赋厚薄,……合是数者,计较分毫,议方治疗,方可适中。
(仅供业内初出茅庐人员参考)
老中医王圣尉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