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肺癌患者,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检查?(1)

程栋梁医生 发布于2025-09-20 10:30 阅读量395

本文由程栋梁原创

肺癌的肿瘤直径大于在5cm,可能就是中晚期了(T3,T4),若肺癌出现纵隔侵犯则升期为T4,准确评估病理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图片发自160App



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判断纵隔是否有侵犯呢?

从文献来看,纵隔侵犯分两类:一类是仅侵犯纵隔胸膜或脂肪组织;另一类是侵犯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组织器官。2013年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一项日本癌症登记数据显示,T4患者中约15%为纵隔脂肪侵犯,45%为重要结构侵犯,但两者生存预后无显著差异,因此临床仍将纵隔侵犯整体归为T4。

对于中晚期肺癌,医生一般会做胸部增强CT检查。CT虽像是“肿瘤侦察雷达”,但其并不完全准确——CT判断纵隔侵犯的敏感度约61%,特异度约79%,常存在高估或低估侵袭程度。打个比方,CT显示肿瘤“贴靠纵隔”,可能只是“两张纸叠放”(未粘连),而非“胶水粘住”(真侵犯),无法明确肿瘤是否真正侵入纵隔组织。

因此,临床需结合其他检查来佐证:一是PET-CT,主要用于评估淋巴结转移,但对纵隔侵犯判断帮助有限;二是MRI,其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像 “高清探测仪”,能更清晰显示肿瘤与纵隔结构的间隙(如脂肪间隙是否消失),判断T3/T4分期的准确率达80%以上,(CT在这方面仅60%-70%),尤其判断心脏大血管侵犯的准确率(66%)显著高于CT(50%);三是纵隔镜或气管镜下的EBUS,主要用于淋巴结活检,不直接判断肿瘤与纵隔的分界面。

最终医生会根据各种检查作出综合评估,必要时甚至需要手术探查。多种检查的并驾齐驱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准确,但它们可以避免仅凭CT检查就作出结论的风险,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后续治疗方案。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请以医生面诊为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