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检测:健康体检中的"鸡肋"项目?

程栋梁医生 发布于2025-07-25 12:09 阅读量2373

本文由程栋梁原创

在门诊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拿着体检报告,因为肿瘤标志物数值略高而忧心忡忡。

上周一位男士就因为CA199稍高做了胸部CT检查,虽然跟他说结果完全正常,但他仍然心有顾虑。本周三,又有一位女士因CEA异常辗转难眠,跑来门诊咨询。更有甚者,有人因为这项指标异常,不惜花费数千块做PET-CT检查。


作为医生,我必须明确指出:如果没有高危因素,常规体检不建议包含肿瘤标志物检测!这不是说这项检查毫无价值(对于已确诊的肿瘤患者,它临床意义重大),而是它实在不适合作为健康人群的体检筛查手段。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1. 特异性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并非"专属",炎症、良性病变等都可能导致数值升高。

2. 敏感性有限:早期肿瘤往往不会引起标志物明显升高,肿瘤标志物升高也不一定就是肿瘤。

3. 心理代价大:一个异常的箭头可能引发"过度检查焦虑症"。

临床上,我们更看重的是动态变化趋势。单次轻微升高通常无需过度紧张,只有当数值持续攀升或达到正常值数倍时,才需要进一步排查。

与其纠结于这个可能带来"假阳性"的指标,不如把钱花在更有价值的项目上,比如胃肠镜、低剂量螺旋CT、腹部彩超等针对性筛查。有句话说的好:健康体检的目的是早诊早治,而不是没苦硬吃。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