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对于手术后的一部分肺癌患者,医生会建议他们做基因检测。那么,这些肺癌患者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又有哪些指导作用呢?

我们都知道不同种类的肺癌,驱动基因是不同的,而驱动基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研究,找到了一些关键的基因靶点,并且发明了与之相应的靶向药物。靶向药物与化疗相比,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可能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确定这些靶点有没有突变,就成了决定靶向药物对这个患者有没有效果的关键。医生建议患者做基因检测,就是为了更全面系统的检测患者的基因突变,以协助医生判断该为患者选择什么样的靶向药物。众所周知,肺癌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的突变类型和非小细胞肺癌是完全不同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人们对于肺腺癌的研究又比较深入。目前肺腺癌突变的基因被找到的比较多,在亚洲人群当中,最常见的就是EGFR突变,其次包括一个ALK、包括ROS1、包括KRAS。在国内外的指南中,都强调了基因检测的重要性,鳞癌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做基因检测。

那么,基因检测怎么做?检查些什么内容呢?
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的病理标本或者体液,利用生物基因技术,通过特定的设备和方法,将受检者的基因信息进行扩增,然后对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分析所含有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达功能的一种方法。检测样本多种多样,最好的标本是手术活检取得的病变组织样本,也可以是血液、胸水、腹水等标本。只有当无法获取组织标本时,才会选取血液其他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因为血液中细胞种类相对繁多,有可能无法获取准确信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有多种不同靶点的药物,通常一次检测可检测出多个不同的基因,针对不同的突变来选择相应药物。如果患者的经济条件有限,也可做最常见的EGFR突变检测。#健康160 #医学科普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