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ICD)是一种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可由多种化学或物理物质引起。ICD是由刺激物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引起;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不同,ICD不由免疫介导。ICD属于多因素疾病,受刺激物的理化性质、宿主相关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多种机制(其中一些尚未完全清楚)参与了ICD的发生,包括:
●表皮屏障破坏和脂质丢失
●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膜
●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
●激活固有免疫
常见刺激物刺激物是指与皮肤接触的时间够长且浓度够大时会干扰细胞的物理或化学物质。与变应原不同,刺激物不需要预先致敏。常见的化学刺激物包括水和湿法作业、去污剂和表面活性剂、溶剂、氧化剂、酸类和碱类。物理刺激物包括金属工具、木头、玻璃纤维、植物、纸张、灰尘或泥土。
化学刺激物
●水和湿法作业–水呈低张性,对于受损的皮肤是细胞毒性物质。完整的皮肤长期接触水会导致角质层肿胀,细胞间脂质受到破坏,以及皮肤对刺激物的通透性和易感性增加。湿法作业定义为:皮肤暴露于液体或戴封闭式手套的时间超过每日2小时,或者洗手或手消毒的次数超过每日20次。例如,食品加工和制备、医疗保健相关职业、清洁和理发均为湿法作业。
●去污剂和表面活性剂–用于家庭和工业清洁的去污剂可去除角质层的脂质和吸湿性物质,使蛋白质变性,并损伤细胞膜。
●溶剂–溶剂可去除脂质和吸湿性物质,并损伤细胞膜。溶剂的刺激性取决于其化学结构:与醇类或酮类(如,丙酮)溶剂相比,芳香族溶剂(如,苯或甲苯)的刺激性更强。
●氧化剂–氧化剂是细胞毒性物质,如次氯酸钠(漂白剂)或过氧苯甲酰。
●酸类–强酸可导致蛋白凝固和细胞坏死,如硫酸。
●碱类–碱性溶液可皂化表面脂质,溶解持水物质,破坏角蛋白交联,并导致细胞水肿。例如,肥皂、苏打、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水泥和粉笔均为碱性物质。
物理刺激物 — 长期的轻微伤或摩擦可损伤角质层和皮肤屏障,并诱导角质形成细胞释放预先形成的细胞因子。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的物理物质包括:
●金属工具
●木头
●玻璃纤维
●植物(例如,荆棘、刺、锋利的叶子)
●纸张
●灰尘/泥土
物理刺激物可与水、去污剂等化学刺激物协同作用,引起更严重的皮肤屏障破坏。
三、临床表现?
急性ICD−常由单次暴露于某种刺激物或腐蚀性化学物质引起。临床特征包括红斑、水肿、水疱、大疱和渗出。反应一般局限于接触部位,伴有灼烧感、刺痛感或疼痛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只有一过性的红斑。
慢性ICD−由轻度刺激物或低浓度的强度刺激物反复暴露引起。临床上,慢性ICD表现为皮肤红斑、脱屑、苔藓样变、角化过度和皲裂。与烧灼感和疼痛感相比,瘙痒通常不太显著。
一项大型研究纳入了欧洲接受斑贴试验的人群(n=68,072),发现最常受累的部位为手部(61.9%)和面部(10.6%)。手部ICD常累及手背、指尖和指蹼。暴露于挥发性刺激物(直接接触或空气接触)或化妆品的患者可能出现脸部受累。
四、如何治疗?
找出并避免接触致病刺激物
●治疗皮肤炎症
●恢复表皮屏障功能
●预防进一步暴露
避免接触 — 治疗ICD时,避免接触致病刺激物和采取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对于手部皮炎,一般措施包括:
●尽量避免接触刺激物,包括去污剂或其他清洁剂、芳香剂或溶剂
●如果湿法作业不可避免,应佩戴有棉布内衬的乙烯基手套(塑料手套引起ACD的几率比橡胶手套低)
●手套变脏后应频繁更换,并避免长时间佩戴
●天气冷时戴手套
●用温水和少量温和型无芳香剂无皂皮肤清洁剂洗手
●洗手后应轻柔地彻底冲洗并擦干
●每日多次使用保湿剂
●经常使用隔离性乳膏,尤其是工作中会接触刺激物以及清洁手后。
积极治疗 — 积极治疗ICD的目的是减轻炎症症状和体征,并重建表皮屏障。经验性使用润肤剂和外用皮质类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