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人”的小水疱,还奇痒无比 —— 汗疱疹

贺月华医生 发布于2023-09-13 17:28 阅读量4044

本文由贺月华原创

一、什么是汗疱疹 ?

汗疱疹(pompholyx)又称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对称发生在手掌、脚底和手指、脚趾侧缘的水疱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皮肤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患者常有手足出汗多、脱皮,伴不同程度的灼热及瘙痒。通常每年春夏或夏秋换季时定期反复发作。


   


二、临床表现?

病主要表现为手掌、脚底,及手指、脚趾两侧出现分散或多发的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烧灼感,部分患者可因抓挠而继发感染。

典型症状为皮肤深处的半球形、米粒大小的小水疱,略高出皮肤,周围没有红晕。水疱内含有清澈或浑浊的浆液。水疱可融合形成大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可自然吸收,干涸后脱皮,露出红色、薄嫩的新生皮肤。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或烧灼感。部分患者伴手足多汗。

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重,入冬自愈。常每年反复定期发作。


三 、哪些因素会诱发汗疱疹 

  1.接触过敏的物品,比如有过敏病史或接触金属镍和铬、刺激性洗护用品(如洗洁精、肥皂、洗衣粉等)。

  2.闷热、潮湿的气候,导致局部出汗过多;季节的变化。

  3.皮肤长时间暴露被紫外线照射。

  4.心理和生理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等。

  5.微生物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身体他处的皮肤癣菌感染也可诱发该病)。

  6.特殊人群患该病的比例增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HIV感染者等。


四、如何预防汗疱疹?


  •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日常生活中主动养成手部护理意识,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减少洗手,洗手后或手部受到过度刺激后,及时涂抹润肤剂,以保护皮肤屏障免受进一步损伤。

  • 减少手部局部刺激: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如经常搔抓、反复擦洗、接触可疑洗涤用品、金属物件等。观察发病是否与金属、香精过敏等有关,必要时做一个斑贴试验查看是否相关。

五、治疗

1、口服药物
(1)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适用于病情严重者,短期口服。

(2)镇定剂:适用于情绪紧张者。

(3)抗组胺药:如奥洛他定或阿伐斯汀,可以帮助缓解瘙痒。

(4)其他:手足多汗者可口服溴本辛或溴丙胺太林。


2、外用药
局部药物治疗以干燥、抗炎、止痒为原则。

(1)激素类霜剂或软膏:在开始脱皮时使用。上药后用保鲜膜包裹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也可以湿敷以提高药物疗效。

(2)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克莫司软膏,可以缓解皮肤肿胀和刺激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但是这类药物有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愿你一直健康美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