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不只是在夏天! 保持年轻的小秘诀!

贺月华医生 发布于2023-09-11 21:46 阅读量3083

本文由贺月华原创

 有人说防晒是女人的事,有人说防晒只是在夏天,真的是这样吗?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麦克利戈特是一名送奶工,近30年来,他每天早上6点出门,下午3点才收工,开着卡车穿梭在芝加哥各超市和加油站之间。他左边的脸和胳膊靠近卡车的车窗,由于没有空调他必须每天开着车窗,经过长时间太阳直射后,左半边脸衰老得非常快。




有没注意到很少接触阳光的人,皮肤不仅好而且还年轻,因为太阳光线中对皮肤有影响的是红外线和紫外线,紫外线它能激活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细胞合成使肤色变深。

紫外线分为长波UVA、中波UVB和短波UVC,UVA可达真皮层,不但使肤色“变黑”,更直接破坏决定肌肤质地和弹性的胶原组织,使皮肤老化。UVB作用在表皮层,晒出光敏,晒出色斑。而且任何皮肤问题都会因为紫外线的损害而加重,还会带来皮肤癌变的危险!

所以紫外线不仅能把人晒黑、晒老还会晒出皮肤问题呢!




1、防晒只是在夏天吗?

其实阳光中的紫外线UVB在夏季或晴天较为强烈,但UVA则是无论四季晴雨、室内室外都无孔不入的,而且生活中电脑、手机等光源都可能有一定的紫外线辐射,所以,防晒是一年四季都要做的功课。




2、如何防晒呢?

外出时在使用防晒霜的同时还要组合使用太阳伞、遮阳帽、太阳镜、防晒服等各种防晒用品。

3、防晒参数的选择:

(1)室内活动:在没有紫外光源的室内活动,不需要使用防晒产品;室内可能受到UV照射的活动(靠窗、接触较强紫外灯光源、强荧光灯、驱蚊灯、娱乐场所的霓虹灯光等),选择SPF15/PA+以内的产品。

(2)室外活动:要根据所处地区、季节、当日UVI和室外活动时间长短做适当选择:阴天或树荫下的室外活动,选择SPF15~ 25/PA+~++;直接在阳光下活动,选择SPF25~ 30+/PA++~+++;高强度UV:雪山、海滩、高原等环境,或春末、夏季阳光下活动,使用SPF50+/PA++++;如活动涉及出汗或水下工作,应选择防水抗汗类产品。


4、涂擦时间、剂量与频率:

在出门前15 min涂抹产品。一般产品需每隔2~ 3小时重复涂抹。涂搽量以1分币大小产品涂敷于全面部为宜。具体的涂抹时间和频率遵照防晒产品说明书。



5、特殊人群:

(1)婴幼儿:

为了避免婴幼儿过度防晒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可以每天1~ 3次日光浴,每次10 min左右,即可满足1天维生素D需要量,但需避开UV最强的上午10:00至下午4:00。特殊情况可通过食物、药物等补充维生素D需要量。< 6个月的婴儿皮肤娇嫩,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较高,涂抹防晒产品后,不良反应风险较高,因此不建议使用。应通过避免阳光照射,衣物等遮盖防晒。

(2)老年人:

骨质疏松高发的人群可接受适宜的阳光照射。但合理的防晒措施可减缓皮肤衰老,预防皮肤肿瘤的发生。因此长时间在阳光下活动,仍需采取一定的防晒措施。

(3)孕妇:

妊娠过程中使用防晒剂,除一般的皮肤保护作用外,还可减少黄褐斑发生率或阻止妊娠期皮损进一步加重。防晒产品使用方法同正常人,但防晒剂配方应更加简单,风险评估要求更高。



6、物理防晒化学防晒霜的区别

物理防晒是靠防晒霜的那层保护膜反射紫外线。

优点是成分简单,稳定,温和,不易过敏。

缺点是厚重油腻,肤感差,闷,泛白,卸妆比较麻烦;

化学防晒是通过吸收有害的紫外线实现防晒,发生在皮肤内部。

优点是质地轻薄,肤感好。

缺点是不稳定,有刺激性,不建议过敏肌使用。

现在很多防晒产品都是化学物理的结合,所以不用纠结到底选哪个合适,除非你是超级敏感肌。

7、避免常见的光敏性药物有:

  抗生素的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真菌药,镇静药中的异丙嗪、氯丙嗪;利尿药如速尿、氢氯噻嗪、氨苯蝶啶等。

  还有一些中药像白芷,补骨脂等也具有光敏性。

还有对于存在黄褐斑,雀斑刚做过激光美容和果酸焕肤的患者一定要特别注意防晒,不然会加重病情,形成色沉。


8、避免常见的光敏性食物。

常见光敏性食物有:菜类:灰菜、紫云英、雪菜、莴苣、茴香、苋莱、荠菜、芹菜、萝卜叶、菠菜、养麦、香菜、红花草、油菜、芥菜;

水果类: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

海鲜类:包括螺类、虾类、蟹类、蚌类等,含有光敏物质,也需留意。

9、哪些水果可以多吃呢?

多吃西红柿、草莓、橘子、卷心菜、沙棘、樱桃、葡萄柚、猕猴桃、桃子等含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抗辐射,能抵抗黑色素形成的水果、蔬菜。


















用心科普医学知识,愿每位读者健康生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