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刘燕红医生 发布于2023-08-26 23:07 阅读量868

本文由刘燕红原创

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丘疱疹及口腔疱疹或溃疡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以2~7岁的婴幼儿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比较轻微,愈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能会并发病毒性的脑炎、心肌炎和急性弛缓性麻痹,个别重症的患儿病情进展快,严重可发生死亡。 

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是一组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  、 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 

    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其中包括直接和间接传播。 

    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

        流行特征年龄: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其中主要是以学龄前的儿童为主,尤其是小于三岁年龄组发病率是最高的。

      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5~6月份为高峰期。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临床表现:  1、潜伏期:3-7天 2、急性起病3、发热4、咽喉疼痛。以进食时明显,因而表现为流言,进食时哭闹,拒食口腔黏膜,有散在疱疹和溃疡皮疹。部位多见于手掌脚掌及直齿尖,少数患者皮疹可扩散到臀部,膝盖或手臂,腿部的形态斑,丘疹和疱疹,疱疹质地较硬,泡内液体较少,2~3天自行吸收,不脱屑无瘢痕,无色素沉着,皮疹不痛不痒,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病毒性脑炎、脊髓炎、急性迟缓性麻痹。

        2.心肌炎

        3.肝炎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病原学检查:c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血清血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肠道病毒综合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异常,重者血糖升高。

    诊断:

(一)临床诊断病例

1.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近期有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史,或当地有手足口病流行。

3.手足丘疱疹,口腔疱疹或溃疡,可伴有发热。

(二)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鉴别诊断

1.水痘

2.疱疹性口炎

3.脓疱疹

      治疗

1.一般治疗:隔离,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比如可口服清热解毒药小儿青翘颗粒、双黄连颗粒或是小儿鼓翘颗粒,外喷开喉剑等。

3.并发症的治疗

          预防

1.控制传染源:病后隔离2周。幼儿园小朋友从发病起隔离2周方可复课。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接种疫苗

5.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