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我们详细地介绍了阑尾基本解剖、什么是阑尾炎、阑尾炎的病因、急性阑尾炎的分型、阑尾炎的自然转归、阑尾炎的表现、诊断阑尾炎应该做什么检查?等,可见公众号前文或健康160(https://doctor.91160.com/article/510029)(截止目前160健康、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几个平台已累计有7000+阅读量,其中大部分为健康160的阅读量,感谢大家支持)胃肠医生话阑尾--细聊阑尾炎那些事--上篇:基础篇(内有多图)。
本文主要集中于阑尾炎的治疗。
一. 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实施阑尾切除术。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腹腔镜微创手术,开腹手术开展地越来越少。
腹腔镜手术通常腹部只有3个(偶尔为4个)穿刺孔(最大的孔直径1cm左右,最小的2个孔直径仅0.5cm左右)或者一个大的单孔(通常直径2-2.5cm左右)。
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方法不尽相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均可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优点是创伤小(切口小,腹腔内游离离少,对小肠盲肠等肠管的刺激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探查视野好(腹腔镜的放大优势,只需要一个1cm观察孔即可探查全腹腔和盆腔,比开腹更容易探查到阑尾以外的脏器,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他疾病;腹腔镜既是检查也是治疗,若合并有其他疾病,更方便腹腔镜下治疗)、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微、愈合时间快、切口感染几率小(切口本身也小很多,感染率低,更加美观)、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少等优势。
作者本人自己就在去年的年底因为慢性阑尾炎反复急性发作,最终接受了阑尾切除术,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在电脑前操作,自行解大小便等,术后第1天随即好转出院。下面是本人接受阑尾术后4月后的瘢痕,认真找一找,腹壁的瘢痕目前已经很不明显了,仔细看也只有浅浅的瘢痕了。
不同类型的阑尾炎,术中处理(详见前文插图)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仅单纯阑尾切除,术后通常不需放置引流管,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阑尾形态(切除后)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吸进脓液,有少部分病人手术时会有脓毒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的早期中期表现,尽早行化脓性阑尾切除,若脓液较多,可根据情况放置/不放置引流,通常术后并发症较单纯性阑尾炎稍多,恢复速度一般。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阑尾形态(术中及切除后)
3.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腹腔脓液较多,在盆腔、右髂窝、肠间隙、膈下、肝下、脾窝等位置可存在不同程度的脓液或脓肿,部分脓腔甚至被粘连包裹,术中需要洗尽脓液,行腹腔彻底冲洗,最后往往都要根据情况放置引流,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长,术后并发症多(腹腔感染、腹腔、盆腔脓肿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术后通常需要联合抗生素继续治疗。
阑尾坏疽性及穿孔(切除前)
4.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穿孔已被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病情较为稳定,此时应该抗生素治疗为主,而不是采用急诊手术,可联合中医中药抗感染治疗。大部分情况下脓肿可以稳定或缩小,待治疗3月后,局部情况吸收改善再评估手术。
少数情况下,若保守治疗无效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以引流为主,若阑尾根部完整可切除,但很多时候阑尾根部不完整,可缝合阑尾根部的盲肠壁,后置管引流。此型术后恢复时间很长,并发症多,术后需要联合抗生素治疗及全身治疗。
左图为治疗前,右图为治疗后3月复查
二. 非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抗生素(需覆盖需氧和厌氧菌)和补液等对症治疗,仅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和急性阑尾炎的早期阶段。其他不适合手术的情况包括:病人不接受手术治疗,或全身情况及客观情况不允许手术治疗或伴严重器质性疾病存在明显手术禁忌等。
三. 延误治疗的并发症
1. 腹腔脓肿。
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最常见,也可见于上述的盆腔、肝下、膈下、肠间等位置。脓肿形成,保守治疗复发率高,脓肿不吸收需要穿刺或切开引流,此时炎症粘连重,损伤肠管的风险高。治愈后3个月后左右行择期手术,相比急诊手术效果更好。
2. 内外瘘形成。
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少部分病例脓肿会往向肠管、膀胱、阴道壁、腹壁穿破,形成内外瘘,此时脓液经瘘管流出。
3. 化脓性门静脉炎。
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静脉行至门静脉,导致化脓性静脉炎症。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肝大、剑突下压痛、轻度黄疽等等, 虽属少见,如病情加重会产生感染性休克和脓毒症,治疗延误可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
参考文献: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