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罕见病:一直被误诊多年的年轻妈妈,终于在今日确诊

付艳玲医生 发布于2025-03-31 21:49 阅读量3896

本文由付艳玲原创

去年年底,田女士来到我的门诊

“付医生,我几年前怀孕时被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生完孩子后胆汁酸还是反复升高,找了好几家医院,做过很多检查,一直没明确是什么病!”

我仔细看了她的所有检查结果,肝功能中只有胆汁酸一项会反复升高,而且做过很多病因方面的检查,大多数常见的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都已被排除了

“我在网上看到您对于疑难肝病有经验,就想过来试试”!

看着病人抱有很大期待,我有点压力,但更激发了我的动力:一定要尽力帮病人明确病因

我告诉她,接下来她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做肝穿刺,并完善胆汁淤积相关基因检测!

她犹豫了一下,想过完年后再来看。上个月,刚过完元宵节,她如约而至,同意先查基因。

由于引起胆汁淤积的遗传病有好几种:

1. 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缺陷

- 基因突变:*SLC10A1* 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BRIC)

- 基因突变:*ATP8B1*(BRIC1型)或 *ABCB11*(BRIC2型)

3.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早期阶段

  - PFIC1(*ATP8B1* 突变)

  - PFIC2(*ABCB11* 突变)

4. 胆汁酸合成障碍(部分类型)

- Δ4-3-氧固醇-5β-还原酶缺乏症(*AKR1D1* 突变)

5. ABCB4基因突变(MDR3缺陷)

- 通常导致GGT升高的胆汁淤积(PFIC3型),但少数变异可能表现为孤立性胆汁酸升高。

6.法尼醇X受体(FXR)缺陷

- 调控胆汁酸代谢的关键核受体,突变可能导致胆汁酸代谢紊乱。

我给田女士安排了全外显子的检测,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今天拿到了基因结果:

"SLC10A1纯合突变"

她被确诊为“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缺陷”

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接下来,她的父母可以安排免费的家系验证。


什么是NTCP缺陷病(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缺陷病)?

是由SLC10A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影响胆汁酸代谢。

  在人体肝脏的微观世界里,肝细胞膜上镶嵌着一种特殊的"分子摆渡人"——钠-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这种由SLC10A1基因编码的膜蛋白,承担着胆汁酸循环利用的关键任务。它就像港口的高效装卸系统,每天精准转运着约95%的回肠重吸收胆汁酸,维持着肝肠循环的顺畅运转。

  NTCP缺陷病的致病基因SLC10A1位于人类14号染色体长臂。目前已发现超过50种致病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等。这些基因变异就像计算机程序中的bug,导致NTCP蛋白出现结构异常或完全缺失。

  当NTCP功能受损时,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出现严重故障。大量胆汁酸无法被肝细胞回收,在血液中异常蓄积,形成"胆汁酸风暴"。这种代谢失衡会引发多米诺效应:肝细胞因胆汁酸毒性受损,肠道吸收功能紊乱,胆固醇代谢异常,甚至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一、临床表现

1. 轻度高胆红素血症

  - 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因胆汁酸摄取障碍可能间接影响胆红素代谢),通常不伴明显黄疸。

2. 胆汁酸代谢异常

  - 血清总胆汁酸显著升高(空腹更明显),但肝功能通常正常或仅轻度转氨酶升高。

3.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 因胆汁酸不足导致脂肪吸收不良,可能表现为维生素A(夜盲)、D(骨软化)、E(神经病变)、K(凝血异常)缺乏。

4. 胃肠道症状

  - 偶见脂肪泻、腹胀,但症状较儿童期轻微。

5. 并发症风险

  - 长期高胆汁酸血症可能增加胆结石风险,但成年患者较少见严重肝损伤

二、诊断

1. 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汁酸(TBA)显著升高(关键指标),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ALT/AST正常或轻度异常。 

  - 排除其他疾病(如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

2.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MRI排查胆结石、肝纤维化等并发症。

3. 基因检测

  - 确诊需检测SLC10A1基因双等位突变。

三、治疗方案

暂无基因治疗方法,以对症处理为主,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四 、预后与注意事项

- 预后:成年患者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寿命通常不受影响。 

- 遗传咨询:患者生育时需进行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后代有25%患病风险)。 

- 避免肝毒性因素:如酒精、肝损药物,以降低潜在肝损伤风险

NTCP缺陷病在成人中常表现为隐匿性胆汁酸代谢异常,诊断依赖基因检测,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需与良性高胆红素血症鉴别,并关注长期营养及并发症管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