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层秋雨一层凉,又到了鼻炎的高发季。
水泥封鼻,晚上被憋醒,白天昏昏沉沉;
鼻涕总是擤不出,一用力耳朵压力巨大;
头痛,嗓子有异物感,有时也像吞刀片。
头痛、鼻塞、流涕,你以为是感冒了,赶紧吃感冒药,可拖拖拉拉好几个月,症状也未见明显好转,总是反反复复发作。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小心,你或许是被慢性鼻炎“缠”上了。
感冒,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大部分人通过多饮水、多休息,服用一些对症的感冒药,7~10天就可以痊愈,病程一般不会超过2周。
而慢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较长,每次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
如果你的鼻塞、流鼻涕症状已经持续存在超3个月,毫无疑问就不是感冒而是慢性鼻炎了。
患有鼻部疾病的人
长期处于不良环境的人
患有全身疾病的人
经常抽烟、熬夜、过渡劳累
也会增加慢性鼻炎的出现几率
鼻黏膜炎症水肿所致,一开始只是间歇性、交替性鼻塞,若不对症治疗,会越来越严重,变成持续性鼻塞。
鼻涕增多,多为黏性或者黏脓性,不易擤出。
鼻子是呼吸道的入口,“交通”发达,与眼睛、耳朵、咽喉等多个器官都是相连的。
当鼻部出现炎症,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反应会一步一步蔓延至邻近器官,引发一些并发症:
泪囊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时引起;
分泌性中耳炎:鼻耳通道咽鼓管水肿引起;
咽炎:鼻涕长期流向咽喉,反复刺激引起。
患有慢性鼻炎的孩子,更容易睡眠不安
张口打鼾、甚至呼吸暂停
严重会影响智力和面貌
患有慢性鼻炎的孩子,还容易出现睡眠不安、张口呼吸、打鼾、呼吸暂停等表现,影响睡眠质量不说,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智力和面貌。
前面提到,疾病、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有可能诱发慢性鼻炎。
而不同的病因,对应的是不同的治疗重点。
若是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需要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再根据鼻炎情况用药;
如果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慢性鼻炎,那需要避开污染。
前面提到,疾病、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有可能诱发慢性鼻炎。
对付慢性鼻炎的药物主要可分为3类:
如羟甲唑啉、麻黄素等,通过快速收缩鼻腔粘膜血管,使鼻涕更容易排出,立竿见影地改善鼻塞不通气的情况。
主要用来抗炎、抗水肿,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炎的首选。
通过冲洗装置将冲洗液喷入鼻腔,促进分泌物更容易排出,缓解症状。
常见的冲洗药物包括生理盐水、海盐水、等渗盐水、高渗盐水等。
治疗时,并不一定3种方式都要用,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调整饮食结构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维持免疫功能,在体内能够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症状。
积极锻炼身体
年轻人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老年人可通过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来增强体质。
注意保暖,远离污染
出门时穿衣戴帽,避免头颈部受凉;戴上口罩,尽量避免各种有害因素的刺激,包括空气污染、二手烟等。
居家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间断开窗通风,每次5~1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