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心要跳出嗓子眼了!怎么办?

杨文娟医生 发布于2023-10-07 08:48 阅读量371

本文转载自深圳博爱曙光医院

还记得上一次那种感觉吗?

“心脏跳的特别快,像要跳出嗓子眼”

那一次

是喜欢的人答应相伴余生

还是拿到了喜欢的offer



但如果啥也没干,心脏突然一阵狂跳

有时甚至会“咯噔”一下

经历了短暂窒息和浑身紧张后

才慢慢平复 又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


这可能是心律失常的“信号”!



警惕!这可不是什么心动信号


伸手放在胸口,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咚咚咚咚!那么有节律…


难以想象,人的一生中,心脏要跳动25亿~30亿次,而它的每一次跳动都是有规律的。


心脏需要有节律的跳动,心脏才能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一旦心脏跳乱了节拍,人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01 心跳的“安全范围”



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心跳每分钟在60~100次,平均75次/分钟。


不同年龄、性别、心率会有不同。


当心脏的跳动频率发生改变,变快、变慢或停顿等,医学生称之为“心律失常”。






02 心律失常是什么感觉?



轻度的心律失常,大多数人会感觉心慌或者心跳加快、出现疲劳、憋闷、气急、胸痛、眩晕等情况。


重度的心律失常,则可能发生黑曚、晕厥、抽搐,严重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甚至猝死等。


好好的心率为啥失常了?


心脏的跳动,是由一个精密的电传导系统控制的。



  • 其中,窦房结是系统“总指挥部”,负责发布电信号;

  • 结间束、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等“情报人员”负责传递消息给其他部门(心房、心室);

  • 其他部门接收消息后开始工作,心脏就可以有节律地搏动了。


如果“指挥部”或者“情报机构”出了问题,就会引起心律失常。





“指挥部”乱套了



太亢奋:一旦心率超过100次/分,就是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


太懒惰:发出的“心跳命令”比较少,心跳频率低于60次/分,就是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


无规则:相邻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相差超过了0.12秒,就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罢工了:就是窦性停搏,此时心房或整个心脏暂时停止跳动。


生病了:这种情况叫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窦房结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


被篡位:当心脏里的某些部位“谋权篡位”,抢先发出信号引起心脏搏动,称为期前收缩或过早搏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搏”。


早搏发生时,人们会在心跳间歇感觉到心慌,或者像是心脏突然“咯噔”沉了一下。






“情报人员”瞎搞



房颤:即心房出现电路紊乱现象,跳动频率可达到220~360次/分,且极不规则,时快时慢。

室颤:即心室发生快速且无序颤动,这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救治不及时人会因血液循环衰竭而死亡。

传导阻滞:当“情报人员”出现了损伤、阻断,使窦房结发出的“心跳命令”不能顺利下传到心房、心室,就会出现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当正常情报人员不正常工作,被业余情报人员(房室旁路)捷足先登,则会出现指挥部命令抄近路传达到心室的情况,这时候容易发生一些快速性心律失常,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若你总感到心慌、心悸,还伴随有头晕、乏力、胸闷等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要想着“忍一忍”“拖一拖”,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下。


如何让心脏不“乱跳”


心律失常虽然凶险,但可防可治:


非必要不熬夜 避免过激情绪

熬夜的时候,心脏表面分布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会持续处于兴奋状态,长此以往心脏负担增加。


另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心脏跳动失常。



远离烟酒 爱上运动

吸烟、饮酒会导致心率加快。而定期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维持正常心率,有助于使心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有助于心脏休息。


大家可以多多尝试跳绳、慢跑、打篮球、游泳、散步等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对于有心动过速的年轻人,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饮品,可能会加重心动过速。


定期体检

建议普通人群每年做一次心电图、抽血化验等规范体检,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衰、心肌病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医院进行全面的心脏检查。


愿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时关注心脏健康,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专业内容指导:内科主治医师刘芳

荐阅读

01
好消息!我院可进行普通健康证、食品餐饮及公共卫生体检啦~
02
为啥牙坏了不给补,先做根管治疗?关于根管治疗5大疑惑,进来看~
03
眼镜戴久了,会变成“金鱼眼”?度数低要不要戴眼镜?答案是…
04
这种痘竟然不是真长痘,这些年的治疗终究是“错付”了!
05
可以“进来”谈恋爱,但伤害退!退!退!





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中或有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