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68岁的男港星
喜爱爬山、跑步运动(猜猜是谁)
近一次跑步途中发生意外
摔跤导致手掌多处划破流血
肋骨出现骨裂
无论笑或是咳甚至用力些呼吸
都会感到十分痛苦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
摔个跟头可能手臂骨折、肋骨骨折
撞个桌腿可能小腿骨裂、骨折
等到年纪再大一点
弯腰驼背,那就更怕摔跤了
一不小心就得“平躺”
其实这都是“骨质疏松”在捣蛋!
正常的骨头,放大来看,像一个蜂巢,里面有很多洞眼,洞眼的构造像鸟巢一样,中间有很多空洞。人老了以后,在它中间的骨小梁里,有些洞就变大了,而中间支撑的骨架结构又变细了,还有一些地方断了,这就是骨质疏松。
女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主要发生在女性绝经后的5-10年内;
男人和女人: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不明,多见于青少年、少数成年人。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及其它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关键是对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早期识别。
40岁后,应重视骨密度检测;女性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5年内,是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时段。
其他的情况,如身体比较瘦小、运动比较少、45岁前绝经、卵巢切除、绝经前有长期闭经史、酗酒、抽烟、喝咖啡比较多、长期营养不良、长期服用激素等,这类人群都要小心骨质疏松的问题。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日积月累,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高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骨折可发生于咳嗽、打喷嚏、大笑、弯腰抱起小孩、屈身捡拾东西或回头转身时。由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髋部、椎骨、腕部。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还有胸腔变小、关节老化等。
膳食:重视钙、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者足量的低脂奶制品、豆制品、牛肉、三文鱼、虾皮、海带、紫菜等。
晒一晒:每日尽可能暴露皮肤于日光下15-30分钟。
足够的运动量:坚持体育锻炼,有氧及力量结合,保持肌肉量,有氧可进行慢跑、游泳、体操、太极拳等。
预防骨质疏松,要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维生素D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维D后,促进肠道和肾脏对钙的吸收,并促进骨骼矿化。如果维生素D缺乏,补再多的钙也收效甚微,而且过量补钙会导致便秘、肠道不适、肾结石等。
经过骨密度测定后,如果已经发生了骨质疏松,那么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还要补充钙。
本文专业内容指导:体检科副主任医师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