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假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吃得爽、吃的多!
吃的美滋滋!
舌尖上的民族,
传统节日是离不开美食的!
你准备好了吗?
热腾腾的粽子,
吃起来香糯绵软,
不吃上几个哪有端午节的味道!
虽然粽香四溢但也确实难以消化,
平时胃肠不好的人,还能愉快地吃粽子吗?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的,淀粉含量高、黏度高、不易消化会增加胃肠负担,且糯米属于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大家还是不能把它当主食,少吃为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放假意味着吃得比平常丰富。
但进食油腻偏多,易导致胆囊炎、脂肪肝等状况的发生、复发或加重;若进食过多或不卫生,则易导致急性胃肠炎或慢性胃炎的复发加重。此外,烟酒过量、节假日期间生活规律被打破,也较易引发肠胃疾病。
不宜空腹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此外,粽子在未熟时不能吃,睡前两小时最好也别吃粽子,不易消化。
吃粽子时不能太快或太多 每年都有一些因为吃粽子太快或太多而发生消化不良甚至有类似窒息事件,在吃粽子时,最好是一旁佐以茶(可不是富含元素周期表的饮料和酒哦!),一边细嚼慢咽的品尝粽子,这样有助于吞咽和消化,而且,好吃也不能贪多。
不能吃储存已久的粽子 自制的粽子未经过真空处理,保质期是很短暂的,端午节天气闷热,储存在冰箱中也不能超过3天时间(海鲜粽、碱水粽等保质期不一样)还是要尽快吃完,且再次吃时一定要再次煮熟。当然,若是准备多存储些时日,可以选择真空包装的粽子。
有糖尿病者不宜多吃红豆粽、蜜枣粽等糖分较高的粽子,应尽可能选择低糖馅料的粽子,以减少血糖过快升高而引起身体不适。
平时消化不良、有胃溃疡病史者以及脾胃弱的儿童,则可选碱水大米粽或五谷粽。以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取代部分主料,不仅可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此外,肉粽、咸蛋黄粽、猪油粽等含有较多脂肪,属油腻食品,患有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的朋友们应尽量避免。
端午节吃粽子,请注意这些细节!
别让肠胃“闹脾气”,若无法缓解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