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儿童鼻腔盐水冲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合的患儿:盐水冲洗是一种方便、安全、廉价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存在鼻塞、流涕、鼻腔分泌物多而黏稠及鼻后滴漏等临床症状的患儿。
不适合的患儿:对于存在屏气发作、胃食管反流或急性中耳感染的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要更加谨慎,对合并吞咽功能障碍、鼻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或怀疑上呼吸道异物的及6个月以下患儿,不建议进行鼻腔冲洗。
2.盐水浓度和温度的选择
鼻腔黏膜水肿明显,分泌物较多时可以尝试使用高渗盐水(1.5%-3.0%)鼻腔冲洗,鼻部症状改善或使用过程中出现鼻部不适建议及时更换为等渗盐水(0.9%),鼻腔冲洗盐水的温度建议使用室温(约20 ℃)。
3.儿童鼻腔盐水冲洗的装置选择
①盐水滴鼻剂适用于6个月至1岁的婴儿。
②注射器式的洗鼻装置,适用于1岁以上的婴幼儿。
③挤压瓶式鼻腔冲洗适用于学龄期以上的儿童。
④雾化式鼻腔冲洗装置:分为电动喷雾和加压喷雾,分别推荐用于1岁以上和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以及无法耐受压力式鼻腔冲洗设备的儿童。
4.儿童鼻腔盐水冲洗的频次和时间
建议儿童鼻腔盐水冲洗频率为每天2-3次,持续1-2周。可以根据鼻腔分泌物的情况、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儿对鼻腔冲洗的耐受情况而适度调整。如有合并其他鼻腔用药,建议鼻腔冲洗后10-15 min再使用。
5.儿童鼻腔盐水冲洗操作注意事项
鼻腔盐水冲洗建议在患儿安静和清醒时进行操作,避免在餐后短时间内进行。
①盐水滴鼻剂使用时,患儿可以取仰卧位,床头抬高或垫高至30°,头部偏向一侧,操作者轻柔的将其固定。比如需要冲洗左侧鼻腔,患儿头部转向右侧,照护者站在左侧。将盐水喷入上方的鼻孔,直到溶液从下方鼻孔流出。1-2岁冲洗的总量约为6-12 ml,3-4岁冲洗的总量约为9-13 ml。
②使用注射器式鼻腔冲洗建议采取坐位或站立位,具体操作方式与挤压瓶式鼻腔冲洗相同。在冲洗过程中,注意操作力量需要保持稳定而柔和,注意观察患儿疼痛或不适的迹象,必要时停止操作或调整姿势后进行。
③挤压瓶式鼻腔冲洗:患儿需要低头取前倾位,将挤压瓶上的喷嘴部分轻轻地堵住一侧鼻腔,同时张口发出"啊"的声音,以避免鼻腔吸气引起的呛咳。单手轻柔的挤压瓶身,将盐水从一侧鼻腔挤入另一侧鼻腔,鼻腔内分泌物会同时随着盐水流出。然后,使用相同的方法冲洗另一侧鼻腔。通常建议从鼻塞较重的一侧开始冲洗。冲洗结束后,低头使鼻尖朝向地面,使残留的液体流出。在冲洗过程中如果出现呛咳、误吸等情况,或者操作过程中患儿无法耐受,建议可以先暂停,待症状消失及患儿情绪稳定后再继续进行。
④雾化式鼻腔冲洗:每次每个鼻孔使用10-15 mL盐水,持续2-3 min。
⑤加压喷雾装置:建议2岁以下每次每侧鼻孔6喷,2岁以上每次每侧鼻孔8喷。使用完毕,用纸巾擦除鼻腔分泌物及多余的盐水。
6.儿童鼻腔盐水冲洗装置的清洗和保存
鼻腔盐水冲洗装置不可以与他人共用,避免交叉感染。注射器式或挤压瓶式装置使用完毕后,需要使用流动的清水将洗鼻喷头和整个装置冲洗干净并晾干。加压喷雾装置使用完毕后,需要用清洁和干燥的纸巾将洗鼻喷头擦拭干净。电动喷雾装置需要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消毒处理。长期未使用的装置在使用前需要重新清洗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