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门诊,某4个月婴儿来诊,宝妈问“孩子最近也没什么不舒服,就是不好好吃奶,他是不是到厌奶期啦?”在宝妈群里有“厌奶期”的传说,常有宝妈向我咨询类似问题,“宝宝是病了吗?宝宝缺啥营养元素吗?为啥最近开始不爱吃奶了?”
事实上,正常的婴儿不存在厌奶期之说,到了4个月以后婴儿的的奶量不再增加,反而略有有所减少,吃奶也变得“三心二意”,一边吃一边玩一边撩你,再东张西望找点儿好玩的、刺激的事……只要没有不舒服表现,这些属于正常情况!
一边吃一边玩一边撩
今天,吴医生带宝妈了解一下婴儿游戏的需求,通过游戏促进婴儿体能、智能、语言及社会情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玩出快乐、玩出智慧……
一、宝宝为何不专心吃奶了?
4~6个月婴儿适应环境,与母亲和家人相处更加和谐,作息时间规律,白天睡眠减少,游戏时间增多,喜欢与人互动,还会主动撩人,开始贪玩啦!
他们开始学翻身、学坐,手指张开变灵活,乳牙开始萌出,味觉变得敏感,什么都想看看、摸摸、咬咬、尝尝……吃奶经常溜号,变得很“八卦”!
喜欢鲜艳的颜色
他们还很“好色”,喜欢鲜艳的玩具及物品,听觉灵敏,循声转头找声源,并产生记忆,认知能力提高,喜欢人“聊天”互动,还会自言自语,懂得察言观色,听到自己的名字已有反应,能听懂“好坏话”,会用笑和哭等表达情绪,他们像海绵吸水,忙着吸收环境中的各种信号……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兴趣盎然,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太有吸引力了,他们太忙了,除非特别饿,吃奶这事已不那么最重要啦!
喜欢与妈妈互动
二、让婴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利用儿童发育敏感期、好奇心、探索精神,引导婴儿通过日常生活、游戏、环境、与人互动等,帮助宝宝积累生活经验、社会交往、语言交流、情感表达、认知和学习……各种能力将会快速提升。那么,有哪些游戏和活动比较适合4~6月婴儿呢?
1、翻饼烙饼 ——练习侧身、翻身、滚动
在硬床板或在地板上铺儿童垫,改变体位:让宝宝从仰卧位—左侧卧位—俯趴位—右侧位—仰卧位,双侧交替进行——翻过去,翻回来,滚动!
在训练时配合语言,或给婴儿唱儿歌,以促进婴儿的语言发育。
游戏目的:重点练习核心肌群及肢体动作的协同性,感受体位变化时的控头及保持平衡。
2、踩单车 ——练习下肢肌肉力量
5个月左右的婴儿平卧位时,在成人的引导下交替屈伸下肢,就像踩单车一样踩蹬、踢腿,训练时尽量让婴儿主导,配合音乐节奏或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促进宝宝的语言启蒙。
游戏目的:锻炼婴儿腿部肌肉力量,促进下肢动作协调,感受语言和节奏。
双腿交替踩单车
3、拉大锯 ——锻炼上肢、腰腹肌及学会控头
4~5个月婴儿仰卧位,成人与宝宝面对面,握住婴儿双手腕及部分前臂,主要靠婴儿手臂的主动力量,协助婴儿牵引拉坐,拉坐—平卧循环反复的体位变化。同时,婴儿说经典儿歌《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 ”
拉坐
游戏目的:锻炼手臂及躯干核心肌群的力量,以及控头及平衡能力,为下一步大动作发育打好基础。
注意事项:做好保护,不可粗暴拉扯,以免拉伤宝宝手臂及关节。
4、坐飞机、荡秋千、滚球球 ——训练平衡功能坐飞机:母亲取仰卧屈膝体位,扶婴儿趴在妈妈的小腿前,妈妈抬高小腿上下、左右活动时,给宝宝唱儿歌《坐飞机》,“飞机飞得高,飞机飞得快,我们坐在飞机上……”
荡秋千:可用结实的床单或浴巾等做成秋千,让婴儿俯趴其中,成人拎起宝宝悬空荡起来,可向上下、左右、旋转,让婴儿感受在体位变化时的如何保持身体及四肢的平衡。
荡秋千
趴球球:对于动作发育、平衡能力发育都较慢的的早产儿,可以趴在大球上做滚球运动,成人在在旁扶着躯干做保护,锻炼平衡的同时,有助于调整肌张力,改善主动运动。
趴球球
游戏目的:既可锻炼婴儿的平衡能力,又能帮助宝妈减脂,还可促进亲子关系,一举三得!
注意事项:任何时候,任何游戏,都要注意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弄伤孩子。
5、趴着玩、单手取玩具——锻炼手臂、核心肌群力量
婴儿在俯趴体位,用玩具从前上方、正前方、左侧、右侧、侧后面等多种角度,逗引婴儿来抓取。此时,婴儿必须用一只手来支撑上半身,另一只手去够取东西,注意左右手臂交替练习。
游戏目的:锻炼单手支撑和控制身体保持平衡,左右交替,为下一步的爬行动发育打好基础。
趴着玩
够取玩具
诱发爬行动作
6、抓、拍、拿取游戏——眼—手动作协调训练
5~6个月,婴儿手指活动更灵活,他们能举起双下肢,发现踢动的双脚,于是从吃手转换成啃脚丫……
随着四肢动作自如,他们开始伸手去抓、拍、摸、拿取所有感兴趣的物体及玩具,从不同方向逗引婴儿去伸手拿去物品……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手臂、手指的灵活性,促进手-眼动作协调,使上肢动作更加协调。
“发现”自己的小脚丫
喜欢与人互动
7、照镜子游戏——认识自己
给婴儿一个小镜子或抱着宝宝照镜子,他们喜欢照镜子,喜欢对镜中人微笑、说“鸟语”,做各种表情和动作,探索性地触摸镜中人……
你是谁?
嗨,你好!
游戏目的:婴儿出生时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黑白色、平面的,4~6个月后,深度视觉逐渐成熟,他们眼里的世界渐变清晰、彩色、立体的空间。注意事项:注意选择安全度高的小镜子,以免玩耍时破损伤及婴儿。
8、藏猫猫、找宝藏游戏——认识物体永存(人、物体)
6个月婴儿已能理解暂时消失的人或物品,不是永远不存在了,等一会儿还可能再出现,藏猫猫可分很多档次和深度,今天先学最简单的玩法。捂/盖住眼睛:成人可用毛巾蒙住婴儿的双眼,片刻之后,突然拉开遮盖物,宝宝会开心地配合你玩,等待、惊喜、咯咯大笑……各种可爱的表情。
逗宝宝
刚一学会就撩你
藏玩具:在宝宝面前,把玩具藏在手帕或毛巾下,然后扯掉遮盖物,露出玩具给婴儿看,再次藏起来,让宝宝自己找,观察宝宝的表情和反应……主要目的:认识物体永存的概念,在模仿同时,锻炼记忆及想象力。注意事项:避免遮住口鼻,以免影响宝宝的呼吸,引发不适。
9、咬一咬、尝一尝——进入口腔敏感期
咬一咬:4~6月婴儿进入口腔敏感期,喜欢把所有感兴趣的物品都放在嘴里尝试,可给婴儿提供牙胶、磨牙棒,啃咬能帮助宝宝缓解出牙的胀痛不适,有助于引入辅食后咀嚼动作更加熟练。
“我先尝尝”“好吃吗?”
按摩牙龈,缓解出牙胀痛
品尝味道:5~6个月婴儿嗅味觉及消化功能更加成熟,他们喜欢尝试各种味道,愿意接受各种类型、各种味道食物——引入辅食的良机!
此时,可给他们感受食物原汁原味的美色香浓,舔一舔、尝一尝食物的酸、甜、苦、辣……刺激宝宝的味觉感受,当然只是点到为止,重在体验!
啥味道?!
初尝美食,啥都好吃!
主要目的:进入味觉敏感期后,给婴儿品尝种类丰富、不同味道的食物,不求量多少,但求尝遍本来滋味。熟悉食物味道有助于接受不同味道的辅食,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大多数的母乳宝宝比配方宝宝表现得更好,这也是吴医生鼓励宝妈们坚持母乳喂养的原因之一。
10、看看、听听、摸摸、闻闻、讲讲——接受丰富的环境刺激
在4个月后,带宝宝户外活动不少于1小时,每天出去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亲近大自然去汲取天地之精华,看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听虫鸣鸟叫、风声雨声流水声,触摸草木沙石……在外出过程中,告诉宝宝“这是草、这是树、这是鸟……”
认识大自然
主要目的:认识不同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和事,提高婴儿的应人、应物的能力,有助于认知和语言能力发展。
注意事项:防止暴晒,可以在树荫下玩耍,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避免皮肤晒伤,防止蚊虫叮咬,并注意手卫生。
美好人生从晒太阳开始
11、聊天、看绘本、讲故事——听懂名字及语言启蒙
6月以后,婴儿能发出不同音调,出现抑扬顿挫的发音了,父母可模仿宝宝声音,叫婴儿的名字,跟ta对视、微笑、聊天互动,在游戏、看婴儿绘本、运动练习等过程中,不停地跟婴儿说话、唱儿歌、听有节奏的音乐跳舞等……他们会观察你的表情、口型、声音及语调,教婴儿认五官,听自己的名字……从而努力地去理解语言的意义,并产生记忆,并把听到的词汇与人或事物联系起来,逐渐理解并记忆语言。
他们开始用肢体语言、发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尖叫、大哭、发脾气,甚至有的还会“吵架”……总之,把语言学习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会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用“鸟语”相谈甚欢
阅读布制婴儿书
游戏目的:通过游戏和生活,婴儿学会听懂身体部位、自己名字、奶瓶,
并能辨别亲人和陌生人,会伸手求抱抱,并通过语音、语调、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人交往能力、表达情感能力明显提高。
现在,宝贝们走过人生的头6个月,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宽广,综合能力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4~6月龄婴儿的运动、感知觉及语言开始全面发展,他们从环境中汲取丰富的信号,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着经验,学会与人相处,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如果说,出生后前半年是婴儿在被动地适应人和环境的过程,那么,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宝贝们将开始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主动地去努力探索这个魅力无穷的神奇世界……
这些游戏只是抛砖引玉,父母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创意(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陪伴宝贝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玩出智慧,玩出亲情!(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吴香兰医生原创,发表在个人公众号《小天使的守望者》,关注可阅读更多科学育儿知识)
从医36年,儿科副主任医师 ,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健康160精选医生,科普之星,科学育儿科普作者。
曾先后在儿童医院、三甲妇幼保健院从事儿内科、新生儿科及儿童保健科的临床工作。热爱儿童健康管理事业,崇尚“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关注儿童生理、心理及行为发育,以及社会适应力等多维度保健,强调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引导父母科学育儿,守护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