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妈妈在经历了十月怀胎、分娩时的营养及体力消耗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哺乳期。从孕期、分娩到哺乳期,母亲的身体状态、生理功能及心理情绪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母婴健康的需要,母亲必须主动地去调理和适应……
母婴共享哺乳时光
哺乳期是母亲的特殊生理时期,需要摄入比孕前及孕期更多的热量及营养,以补充和促进身体各个器官及系统的功能,促进产后恢复;同时还肩负着繁重的哺育婴儿任务,此期母亲的膳食营养变得格外重要,既要保证充足的能量,又要均衡、多样化的营养素,足够的乳汁哺育婴儿,并满足母婴身体健康及心理情感需要。
WHO建议,婴儿应在出生 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并在添加辅食后持续母乳喂养到2岁以上。有研究证实,母亲哺乳期营养不足,将会减少泌乳量及乳汁的质量,同时,母亲的情绪、心理、睡眠等均影响乳汁分泌……
吴医生一直在谈要怎么喂宝宝,怎么加辅食,今天我们换个话题,谈谈哺乳期母亲的营养,哺乳期饮食与孕前有啥不同,要吃什么、怎么吃……
哺乳期膳食宝塔
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修订了《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强调哺乳妈妈在一般膳食营养的基础上,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及维生素A 的动物性食物,含产品,选用碘盐……并提醒,要避免或禁忌一些有害因素。
一、吃什么?
1、鱼、禽、肉类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而动物性食物就是提供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食物。哺乳母亲需要量约200~250克/天,相当于比孕前增多80~100克/天,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大豆及其制品来替代。
富含优质蛋白
2、鸡蛋
鸡蛋是优质蛋白,每天至少保证一个以上鸡蛋(不少于50克/1个鸡蛋)。
3、牛奶
奶类中是钙的最佳食物来源,钙磷比例合适吸收,保证母婴骨骼健康,避免骨质软化。
每天摄入400-500ml的牛奶、酸奶或奶酪等,满足哺乳母亲的对钙和磷等营养的生理需要。
如果婴儿有牛奶蛋白过敏或者不耐受情况,哺乳的母亲则需回避所有奶类制品,包括面包、蛋糕及饼干等可能含有奶、奶油及奶酪等成分食品——关注食物标签,注意有些成分不会被列入(关乎配方)。
4、动物肝脏
提供充足的铁元素的来源,有助于纠正及预防贫血,每周至少保证猪肝85克,或鸡肝40克左右。
动物肝
5、海鱼或海产品
海鱼及海藻类富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DHA),是婴儿视网膜及脑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母亲摄入足够的营养,乳汁中就会相对增加,有助于小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早产儿的需求量更大)。
哺乳期的母亲碘的需要量比常人增加一倍,故宜使用碘盐烹饪食物,特别是在远离沿海的内陆及山区,碘盐的使用可防止碘缺乏疾病。
深海鱼及藻类富含DHA,如鲑鱼、沙丁鱼、鲭鱼及海带、海藻等,每周2~3次,每次75~100克。
三文鱼
如果婴儿无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乳母每天可食用少量补充坚果类及海鲜类。
6、谷物及薯类
谷物类可提供碳水化合物,米、面及多种谷物、豆类等杂粮,以及根茎类食物,每天不少于300~350克。
谷物、杂粮
马铃薯及红薯等
7、适量油及碘盐
每天25~30克油,碘盐<6克,饮食宜清淡。
8、蔬菜、水果类
每天400~500克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或红色、黄色、橙色等有色的蔬菜,200~400克水果类 。
在深绿色、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但因其为脂溶性的特点,在烹饪及料理时加入油脂,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例如:用油炒胡萝卜、西红柿,用橄榄油伴彩色果蔬沙拉等方式促进吸收利用。
颜色鲜艳、深色果蔬
9、补充足够的水分
在保证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每天需要足够的汤水或粥水类食物,补充液体量约2100~2300ml,以补充因泌乳、出汗及代谢等丢失的水分,汤类、粥类、奶类(限量)及水均算入每天摄入液体的总量当中。
足够的营养汤水
当母亲膳食中的营养及能量不足时,泌乳量可减少到正常泌乳量的40~50%,;
母亲每天摄入的动物性食物的量及种类,直接影响乳汁中的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及成分,同时也会间接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及重要的矿物质的吸收。
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1、促进泌乳量
成功的母乳喂养要充分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哺乳知识准备,科学的的育儿理念及规划……
国际上已达成共识,从宝宝一出生,即刻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在1小时内开始吸吮乳头,刺激泌乳素及催产素分泌,在出生24~48小时内频繁、密集的哺乳,24小时母婴同室……对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
2、母婴24小时在一起
出院回家后,保持母婴同室、亲密相处,有助于泌乳及母亲产后子宫复旧等,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3、保证母亲的食物的多样化及营养的均衡性
产褥期(产后6~8周),需要进食较多肉、禽、鱼、蛋等优质的动物性食物,但不可过度摄入,以免增加母亲及婴儿的胃肠道及肝肾负担,避免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可能增加母亲便秘、痔疮,以及婴儿肠胀气、肠绞痛及排便困难等麻烦。
强调食物营养均衡性,食物种类多样化,包括蛋白质、谷物、脂肪及果蔬等,保证乳汁的质与量。
4、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姜等)、咖啡、浓茶,禁酒烟(包括二手烟、三手烟)。
5、保证母亲睡充足眠,心情愉悦
哺乳期母亲健康状态及心理情绪等都会影响泌乳,母乳喂养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因此,需要全家人的共同努力。母亲需要家人精神上的支持、鼓励,生活上的照顾,安排母婴同步的合理的生活节律。
6、适度运动
适当运动有助于产后恢复,母亲身体状态及营养摄入,直接影响婴儿“口粮”的质与量,采取科学的措施,避免控制饮食减肥误区,满足母婴生理及心理情感的需求,促进母亲恢复,呵护宝贝成长。
三、纠正常见误区
1、单纯强调喝汤,可“下奶”吗?
补充足够的汤水有助于奶量稳定,但不会增加奶量。
因为泌乳量与母亲的身体状况,以及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有关,每次吃奶时的乳汁的移出,有助于下次的乳房充盈,尤其是在产后初期频繁、密集的吸吮对促进泌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大量高营养的蛋白质食物帮助“下奶”?
否!会增加宝宝胃肠道负担,诱发肠胀气、肠绞痛!
虽然动物性食物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单一种类的营养,要考虑摄入的营养物质均衡性、多样性,避免过度摄入蛋白质类食物,增加婴儿的消化负担,诱发胀气、肠绞痛、便秘等。
3、姜、酒类煲汤帮助“下奶”?
母亲摄入的所有食物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在母乳中,特别是刺激性及对婴儿有害的食物,可能引发婴儿胃肠道不适,甚至诱发颜面、头颈及躯干的红疹……
有大量询证研究证明,含有酒精类食物及饮料,对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伤害,而婴儿期的大脑非常敏感,因此,哺乳期母亲一定要杜绝含有酒精类的食物及饮品!
4、中药“下奶”?
母亲摄入的食物、药物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在乳汁中,而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可能对婴儿造成损害,因此不建议用此种方法。
5、母乳挤出来用瓶喂,和亲喂是一样的吗?
乳房哺喂婴儿是人类的本能,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婴儿的有效吸吮刺泌乳素分泌,促进母乳分泌及排乳顺畅,这需要母婴的共同努力。
挤出来后再瓶喂,导致营养成分损失、生物活性被破坏,还增加了肠道感染的风险,同时,缺乏婴儿的吸吮刺进,泌乳素水平将显著下降,导致泌乳量下降……
6、“催乳师”是何许人,可以帮你“下奶”吗?
从来就没听说有”催乳师“这样的专业及职称,千万不要做“钱多人傻”的笑柄,真正帮你泌乳的人——就是你的宝宝!
在国际上,唯一公认的是由产科、儿科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对专业知识及医学新进展的资质要求非常之高,不仅要研修医学基础及临床专业课程,更要有临床实践经验,并掌握人文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知识……
如果有母乳喂养难题,一定要求助于专业人士——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母乳喂养热线电话等……对自己负责,对宝宝负责!
(图片来自网络)
(吴香兰医生原创,发表在个人育儿科普公众号,关注下面二维码,阅读更多育儿科普文章)
从医36年,儿科副主任医师 ,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健康160精选医生,科普之星,科学育儿科普作者。
曾先后在儿童医院、三甲妇幼保健院从事儿内科、新生儿科及儿童保健科的临床工作。热爱儿童健康管理事业,崇尚“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关注儿童生理、心理及行为发育,以及社会适应力等多维度保健,强调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引导父母科学育儿,守护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