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血管介入治疗——开启肝癌治疗的“微创之门”》

陶强医生 发布于2025-01-08 20:21 阅读量3592

本文由陶强原创

肝癌血管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将特制导管经人体血管插入肝内肿瘤供血动脉,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


治疗原理

正常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而肝癌的血液供应95%-99%来自肝动脉。基于此,TACE通过导管将带有化疗药物的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血管,切断肿瘤血供,“饿死”肿瘤,同时化疗药物缓慢释放“毒死”肿瘤。HAIC则是经导管将化疗药物长时间持续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升高,直接杀灭癌细胞。


适用人群

- 中晚期肝癌: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尤其是肝内有多发病灶者。

- 早期肝癌:因年龄大、身体差等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或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

- 特殊情况: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可通过介入栓塞破裂血管止血;肝移植等待期患者,可控制肿瘤进展。

优缺点

- 优点:创伤小,仅需在皮肤上开微小创口;定位精准,能直接作用于肿瘤供血动脉;可重复进行,对中晚期肝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小。

- 缺点:TACE可能引起栓塞综合征,还可能出现异位栓塞等并发症,难以彻底根治肿瘤。HAIC需保留动脉导管,护理相对复杂。

术后护理

- 活动方面:留管患者可床上活动、下床大便,但避免剧烈运动和增加腹压的动作;拔管后,照护者需用手加压按压穿刺点30分钟,再用≥1公斤盐袋压迫2小时,术侧肢体制动6-8小时,12小时后无不适及出血可下床自解小便,24小时后可行日常活动。

- 饮食方面:术后宜多饮水,每日≥2000ml,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半流质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 自我观察:保证每日小便量在2000ml以上,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观察有无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影响睡眠和生活时,可按医嘱用止痛药物;发热一般为低到中度发热,持续时间少于3周,多数可自行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多与化疗药物有关,一般一周可自行缓解,也可服止吐药物缓解。

总之,肝癌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肝癌治疗方法,为许多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