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肚子”并非都是坏事情!
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主任医师 胡齐鸣
在医院经常看到一些味口很好、食量很大、身体超胖的人来看“胃胀不舒”,“大便溏泄”的病。他们真是出现了胃肠道疾病了吗?
日常饮食是生命的基本保障,消化、吸收是肠道的基本功能。我们的肠道分大肠和小肠。小肠主要是消化食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水分的吸收。大肠是某些维生素的产生和吸收,水分的再吸收、粪汁的储存场所。
现代医学证实,除消化吸收功能外,肠道还能分泌多种激素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肠道激素包括: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素等;在化学结构上属肽类,又称为胃肠肽。具体作用:调节消化腺分泌、消化道运动;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防止血糖升高过度;生长抑素、胰多肽、血管活性肠肽等对胰岛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促胃液素等激素的释放均有调节作用;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胃肠组织代谢和生长作用:如小肠粘膜I细胞释放缩胆素有促进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作用;调节食欲:胃肠激素中的饥饿激素、瘦素等可调节食欲及血糖。
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抑制B细胞凋亡;还具有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共同达到降血糖效果。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现代医学忽略了的与我们的健康紧密相关的伴生系统。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成年后的年轻阶段,远端肠道有超过100万亿(1014)的细菌,分属100多种菌属1000多菌种,其中的30-40种细菌约占肠道负荷的99%。肠道宏基因组是控制人体健康的人类第二基因组。据估计,肠道微生物总重量是2-9镑,和人体最大的器官差不多,拥有相当于人类肝脏的代谢能力。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占粪便总量的20-30%。
肠道菌群分为益生菌、中性菌、有害菌三大类。影响人体营养吸收、抗菌、参与机体代谢、增强免疫等。
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可合成人体所需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维生素K等,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促进机体代谢;
致病菌:如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出现失控性生长,会引起结肠炎、炎症性肠病或产生致癌物,导致肠癌发生,还可影响人体免疫、肝脏、神经血管等正常功能;
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导致肠道菌群异位,可引起感染性疾病。人体健康与肠道菌群间保持动态平衡,有助于维持机体健康状态。
这些微生物和人体是真正的共生和互惠关系。不仅能发酵(分解糖、脂)、腐败(分解蛋白)和合成维生素B、维生素K,对我们胃肠屏障和防御体系的构建、肠道功能的维持有重要意义,还通过与细胞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传递信息。
肠道菌群失调,是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憩室炎/大肠炎、大肠激惹症、大肠息肉等;也可导致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免疫系统疾病;导致肿瘤的发生,尤其是大肠癌、乳腺癌等;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记忆力减退、偏头痛、多动症、自闭症、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肠道菌群会影响肠道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影响大脑的神经功能。
肠道不仅是一个消化吸收器官,还有内分泌、肠道菌群以及健康的屏障保护功能。如果我们饮食吃了一些过量或有害健康的食物,我们的肠道可能会出于保护我们健康的目的而出现“腹泻”,甚则还会出现呕吐。但是这种“吐、泻”一般不会出现发热,也不会呈持续性的“呕泻”,一二天后,只要我们稍稍注意饮食节制,就会自愈。那些多食且肥胖的人出现“胃肠不舒,大便溏泄”的情况,更多可能是饮食过量,导致“肠道不堪重负”,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减少饮食量,给身体一个减负的机会,来保证我们的健康。可适当用一些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药也是不错的选择。千万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