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慎用抗生素

胡齐鸣医生 发布于2021-12-16 22:08 阅读量445

本文由胡齐鸣原创

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主任医师  胡齐鸣

感冒又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中绝大部分是病毒性感染,少数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表现,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随意使用抗生素不但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无效,还可能面临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无效的治疗导致的副作用是难以容忍的。

首先,病毒性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病毒感染同样会有发热、头身疼痛,咳嗽等表现,仅凭症状无法区别感染的类别。临床最简单的办法是做血常规检查。细菌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病原体也与药物敏感性有关。不同的病原体需要选择相应的敏感抗生素治疗才有针对性,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办法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抗生素本身存在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如青霉素过敏、四环素牙、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链霉素耳聋、氨基甙类肾毒性、喹诺酮类骨质抑制等等。但是如果病情较重,我们为了早日治愈疾病,不得不暂时忽略这些副作用。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平衡的破坏:抗生素在治疗致病菌的同时,对人体相伴生的肠道菌群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我们现代医学忽略了的与我们的健康紧密相关的伴生系统。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成年后的年轻阶段,远端肠道有超过100万亿(1014)的细菌,分属100多种菌属1000多菌种,其中的30-40种细菌约占肠道负荷的99%。

这个部位的细菌数比整个人体细胞数量(1013)多10倍。肠道宏基因组是控制人体健康的人类第二基因组。据估计,肠道微生物总重量是2-9镑,和人体最大的器官差不多,拥有相当于人类肝脏的代谢能力。

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占粪便总量的20-30%。这些微生物和人体是真正的共生和互惠关系。不仅能发酵(分解糖、脂)和腐败(分解蛋白)和合成维生素B、维生素K,对我们胃肠屏障和防御体系的构建、肠道功能的维持有重要意义,还通过与细胞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传递信息。

肠道菌群失调,是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憩室炎/大肠炎、大肠激惹症、大肠息肉等;也可导致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免疫系统疾病;导致肿瘤的发生,尤其是大肠癌、乳腺癌等;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记忆力减退、偏头痛、多动症、自闭症、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肠道菌群会影响肠道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影响大脑的神经功能。

中药治疗感冒以纯天然的植物药材为主,通过疏风解表,散寒除湿、清热宣肺、温经通络等方法,达到祛邪于外,固护正气的作用,效果并不会比西药差,而且使用恰当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而且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能达到扶助正气的作用,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都同样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尤其对老年和婴幼儿等体弱人群效果更加明显。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无害,健康长寿的今天,中药治疗感冒是我们的理想选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