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孩子会营养不良吗?

胡齐鸣医生 发布于2021-12-16 19:11 阅读量668

本文由胡齐鸣原创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主任医师 胡齐鸣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吃的东西多了,人们喜欢孩子长得胖胖的,看着挺可爱的。我们一般认为胖孩子是营养过剩,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在体内沉积。实际上肥胖并非全面营养过剩,而是存在很多营养物质的缺乏。据调查研究,379例肥胖者分析,缺铁43.9%,硫胺素缺乏29%,维生素D缺乏68.1.%,还有缺叶酸、钙、锌等而影响正常代谢。

原因包括:遗传与环境,物质代谢和内分泌、脂肪细胞增多和肥大、神经精神因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户外活动不足、药物性肥胖、肠道吸收等多种因素。

肥胖营养不良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偏好高脂、高热量膳食,不喜欢低热量的蔬菜水果,膳食能量摄入与机体消耗不平衡,肉类脂类多,谷类、薯类少,体内维生素D、叶酸、铁、锌等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缺乏,导致营养不均衡。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对成年后肥胖和代谢性疾病发生影响。

青少年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到父母行为的影响,父母对饮食均衡营养知识缺乏重视, 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被调查的家长大多数人不清楚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膳食,饮食数量、品种单一,膳食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之一。青少年的个人因素对饮食习惯也会存在一定的干扰, 很多青少年挑食, 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使得体内缺乏必要的营养, 从而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自己就餐时周边的餐馆对青少年的饮食也具有很大影响。

膳食模式上:大多数肥胖儿童味口好,喜欢食肉鱼蛋、零食,不爱吃青菜。肥胖不仅仅是饮食数量的多少决定的。有的人吃的少却胖,有些人吃得多却不胖。中国有句俗话“胖子不是吃的,瘦子不是饿的”,和生活习惯、运动、代谢率高低和肠道菌群的组成等因素有关。

1.肥胖的病因:

1.1.遗传:是“多因子遗传”,据研究,父母一方肥胖,子女肥胖概率40%,父母双方肥胖,子女肥胖的概率70-80%。而实际上真正的“多因子遗传”少见,多是遗传了父母错误的生活饮食习惯而导致肥胖。

1.2.社会环境因素:“能吃就是福”的观念,现今食品种类繁多,大吃大喝几乎成为普遍的“娱乐”和交往方式。其实人类需要补充的能量大大低于我们的想象。

1.3.运动:交通工具发达,工作机械化,家务量减轻,人体消耗能量的机会减少;肥胖导致日常活动趋缓,慵懒,更减低能量消耗,助长肥胖发生。

1.4.美国杨百翰大学研究,每天准时睡觉、起床,可有效抑制肥胖;睡眠时间低于6.5或高于8.5小时会导致体重增加,睡眠质量好坏对体重产生影响;

1.5.吃饭速度过快、不吃早餐、午餐晚餐进食过多等均可导致膳食能量摄入过多,是肥胖的高危因素;进餐次数较少的人发生肥胖的机会和程度高于进餐次数稍多的人,晚餐进食“夜食综合症”容易致人肥胖。

1.6.心理因素:通过吃来缓解情绪上的烦恼或面对压力以零食来解决也是增肥原因。建议用喝水来代替零食。

1.7.工作后越努力工作的人越容易发胖:运动时间减少,早餐不吃,午饭在外面吃,晚饭回家大吃,更是肥胖主因。

1.8.病愈后食欲猛增,活动锻炼过少,就需要注意控制饮食、控制体重。

1.9.人到中年,器官功能下降,代谢下降,热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家庭事业、地位稳定平静,体力、脑力劳动减少,生活安定、生活水平高、劳动强度低、运动少、生活压力大均是肥胖不可忽视的因素。



2.肥胖的分类:

2.1.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占95%,日常饮食摄入含脂肪等高热量食物过量,造成能量过剩,促进脂肪累积;

2.2.体质性肥胖:先天代谢较慢,合成大于分解代谢,脂肪细胞大而多,遍布全身;

2.3.获得性肥胖:甜食、油腻食物过多、过量,脂肪堆积;

2.4.病理性肥胖:柯兴综合症等激素代谢性疾病导致疾病;甲减:代谢率低下,粘液性水肿肥胖;

2.5.胰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而增加进食,脂肪分解减少而合成增加;

2.6.垂体性肥胖:全身骨骼、软组织、内脏组织增生、肥大;乳房、腹部、生殖器脂肪多;

2.7.药源性:过敏、风湿、哮喘、肾炎病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

2.8.特殊性肥胖:

(1).母性肥胖:女性妊娠期间暂时性下丘脑功能失调,妊娠哺乳期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产后1-2年内,营养相对减少,体型逐渐恢复。

(2).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对垂体抑制减弱,继发垂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糖脂代谢失常,食欲增加而肥胖。

3.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3.1.肥胖体重增加,需要氧气量增加,腹部脂肪限制呼吸,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3.2.肥胖与心理障碍、生殖能力下降、关节软组织损伤、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内分泌功能、增加癌症风险。

3.3.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子宫内外脂肪细胞过多,排卵障碍或受精卵不容易着床,出现不孕不育的比例增加;

3.4.癌症:子宫内膜、肿瘤、宫颈、卵巢、乳房肿瘤机率较高;

3.5.皮肤病:头部、腋窝、阴部、股间皮肤皱折处红色湿疹,妊娠样肥胖纹,静脉回流阻滞、出现静脉曲张;

3.6.肥胖对儿童的心理功能及健康的影响:沉重的精神压力,自卑、继而心理障碍,对个性、气质、潜能、智力发育、能力发展、人际交往造成深远影响。

4.健康减肥的核心是调整膳食结构,重视膳食平衡,注意合理的饮食营养,逐渐形成自己的食物选择模式;降低摄入,增加消耗,保证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适宜比例,兼顾个性化原则,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并存状态。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要时常关注自己的体重,保持体重在标准范围不超过10%为原则:

胎儿出生时体重控制在2.5-4.0千克;

小于6个月的婴儿体重:=出生体重(kg)+月龄×0.7

-12个月的婴儿体重:=出生体重(kg)+月龄×0.5

  12个月至青春期前儿童体重:=年龄×2+8(kg)

    成年人体重=身高-105 (kg)

4.1.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各类食物摄入多样、均衡、适量,限制总能量摄入,而不仅是限制脂肪摄入,适量的脂肪能抑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脂肪利用,增加饱腹感,使减肥者易接受低热量膳食而不会“饥饿难耐”,同时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2.单一减少某些食物摄入,会导致机体营养不均衡,身体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某些疾病。

4.3.科学合理饮食:减少高能量食物如甜食、纯油脂、纯糖类;减少动物性油脂及油炸食品摄入;烹饪改用植物油;注意果仁类隐性油脂;多吃蔬菜、水果;节制饮酒,拒绝饮料;适当降低主食的量。

5.减肥膳食原则:平衡膳食,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食物多样、谷物为主,谷麦薯类、动物类、豆制品、果蔬类。控制食物总热量,蛋白质、维生素、钙含量高,适量鱼、禽、蛋、瘦肉。

具体办法:

5.1.减少主食量,肥胖症患者要减少主食,相对于过去的食量要减少大约三分之一的量。但要注意,减少主食量并非意味着主食越少越好。完全不吃主食,会导致身体中宝贵的蛋白质被当做“燃料”消耗掉。

5.2.粗细搭配,肥胖症患者要注意主食的粗细搭配,粗粮要占到粮食总量的一半,粗粮可以增加胃肠的饱胀感,利于减少食物摄入。

5.3.改变进食顺序,肥胖人群,进食的顺序也是要引起重视,先喝汤和进食低升糖指数的蔬菜,多吃叶、茎类蔬菜,再进食肉类,最后食用主食类,可以达到吃同样的食品血糖升高幅度更低的效果。

5.4.避免随意饮食,人们随意吃进去的零食,往往会造成能量超标。大量的调查显示,很多人随意吃进去的零食,甚至会超过正餐的能量摄入量。

5.5.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戒除凉茶、饮料等含能量饮品,养成喝白开水代替饮料的习惯,限制油炸食品(含过多脂肪、糖、盐);科学选择零食:(蔬菜、水果等天然食品为主,奶及奶制品、坚果、牛肉干、鱼片等);吃饭细嚼慢咽;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

5.6.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限制电子屏幕时间:看电视剧无意识饮食行为增加能量摄入。

对青少年进行营养教育可以通过课堂、宣传册、电视及网络等途径进行传递, 同时, 使青少年对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充分的了解, 饮食荤素搭配, 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及豆制品、奶制品等。通过家长和学校双方面的帮助和监督, 促使青少年能够有计划饮食, 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 同时经过科学的规划, 保证青少年对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摄入量符合标准, 以满足自身成长的需要,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人体所需要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45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资料显示,膳食钙摄入与BMI呈负相关,高钙饮食可降低血钙调节激素水平,阻碍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

6.减肥食品类:

6.1海藻:有降血脂作用,所含藻胶酸是一种食欲抑制剂,减肥而不引起失眠。

6.2海带:较坚散结,消痰利水,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肥胖作用较好。

6.3赤小豆:利水消肿,对伴水肿的肥胖效果好。

6.4绿茶多酚:抗氧化作用,降低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损伤。

6.5普洱茶:所含酵菌中的麹菌含微量脂肪分解酶,减少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舒张血管改善动脉硬化。

6.6甲壳素:抑制脂肪吸收,吸附重金属。

6.7山楂:化食、消积滞,健脾胃。

6.8荷叶:可以促进脂肪代谢,对于脂肪肝高脂血症也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改善作用,是减肥人士最理想的减肥选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