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声音沙哑,多数家长都会带其去看医生,但也有部分家长不知道声音沙哑也是病,从而不带小孩去看病,也有家长去医院看其他病,才知道声音沙哑也是要看的。
还有一部分家长一听到小孩声音沙哑,就极为紧张,甚至半夜三更去看急诊。那么声音沙哑究竟是不是病呢,它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呢?
病例一
某天,有一位农村来的妇女带着她的小孩来医院看病,一进门说:“医生,麻烦你帮我看看这小孩,他怎么一说话,颈部就肿起来了?他越大声讲话,颈部就越肿得厉害。
医生让小孩发声,果然如此,而且那小孩讲话的声音非常沙哑。当医生问她小孩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声音沙哑时,她显得非常惊讶:“他声音沙哑吗?声音沙哑也是病吗?”……医生为她的小孩做了个纤维喉镜检查和颈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声带小结,颈静脉扩张”。
经过医生的用药和教导小孩注意让声带休息,不要大声叫喊。2个月后,小孩声音不沙哑了,讲话时颈部也不再肿起来。
这位家长,来看病的原因不是声音沙哑,而是讲话时颈部肿起来,不知道声音沙哑也是病,更不知道声音沙哑治愈后,同时也解决了颈部的问题。
儿童用声不当,出现声嘶,有时候家长并没有让小孩注意禁声休息,甚至认为其说话声音太小了,要其更大声讲话。
当小朋友大声讲话时,会引起颈静脉压力增高,从而导致“颈部肿起来”。这时,家长怕了,以为是颈部长了什么东西,就小孩看病来了。
有些家长可能是听惯了小孩说话的声音,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妇女,她并不觉得她的小孩声音有问题。
所以,当你发现小孩说话时,颈部会鼓起个“泡泡”,也带他/她去看看医生。
病例二
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凌晨1点钟左右,医院急诊门诊一阵嘈杂声,门外来了一大群人,不下8个,其中一个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睡得正香的1岁左右的小孩。
医生起初还以为是来了得了急病的人,问清楚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那一家子人的小孩晚上顽皮,被家长训了一顿后哭了半个小时,把声音哭哑了。
半夜,小孩哭尿,同睡的奶奶一听,孙子的声音怎么有点沙沙的,立马把小孩的父母叫起来,父母一听,声音是有点跟平时不一样,就打电话给小孩的外公、外婆,电话那头一听说外孙的声音突然沙哑了,这事可大可小,连忙叫上小孩的舅舅,于是一家子半夜三更就跑到医院看急诊来了。
经过医生的询问和检查,确定小孩只是哭闹过度而引起的,休息一两天后就会没事的。尽管如此,医生还是用了点时间跟他们解释了半天才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声音沙哑,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症状,不同的声音沙哑传递着不同的疾病信号。
儿童最多见的引起声音沙哑的疾病有声带小结,慢性喉炎,声带息肉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多与用声不当,经常喉咙发炎有关,只要诊断明确,经过适当的禁声休息,再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多数可治愈,声带息肉可通过手术治愈。
声带小结
而部分声音沙哑,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一家子的小孩,是由于一时用声过度引起的,经过适当休息就可自愈,不用吃药,家长不必过分紧张。
不过如果长期反复用声过度就可能会演变成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这时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声音沙哑在治疗上并没有太多的困难,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识别和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慢性喉炎
引起声嘶的疾病很多,那我们如何去识别它们呢?声带小结、慢性喉炎、声带息肉最主要的症状是声音沙哑,而为慢性病程,一般持续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
起初,可以是少少声嘶,放学后或者早上起床后明显,此时若经过适当休息或治疗可缓解,发展下去,声音会越来越沙哑,严重者会失声。
当小孩无感冒、发烧等情况下出现声音沙哑,禁声休息一两日不见好转,就需要带其找耳鼻喉科医生看看,以便及时找出声嘶的病因,使小朋友得到及时的治疗。
声带小结多与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有关,而慢性喉炎则是反复咽喉发炎而导致的,声带息肉与声带小结或慢性喉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关。
声带息肉
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最清楚的是查个纤维喉镜,年长儿也可用间接喉镜检查,一检查就能明确诊断。
预防方面,主要是学会正确的用声习惯,勿大声叫喊,注意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声带小结或慢性喉炎形成,更要注意,否则有可能会引起声带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