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在耳鼻喉科门诊还是急诊,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 孩子总流鼻血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治疗?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鼻出血很常见。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仅导致鼻出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讲讲儿童鼻出血相关知识
自入秋以来,随着天气逐渐干燥,越来越多的鼻出血患儿来耳鼻喉科就诊。
有的孩子睡一觉醒来,鼻子上、脸上、枕巾上都是血迹,这可把不少80后、90后父母吓一跳。孩子总是鼻出血,不会是得了白血病吧?
鼻出血=白血病?有可能,但是几率很小!
与家长们想象的不同,儿童鼻出血其实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有学者曾经统计指出,约35%的学龄儿童有间断性鼻出血病史。
从年龄上看,儿童鼻出血,大多为2~14岁的孩子。虽然看起来很可怕,但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流鼻血和白血病没一点关系,而是脆弱的区域——“利氏区”有关。
任何可能损伤该区域(利氏区)的因素都可能导致鼻出血。
儿童鼻出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1. 鼻黏膜损伤:这是儿童鼻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频繁地擤鼻、挖鼻等不良行为习惯导致鼻黏膜糜烂引起鼻出血。虽然鼻腔黏膜具有自我修复功能,但是愈合的速度往往比不上孩子抠鼻对鼻腔黏膜带来破坏的速度,刚刚愈合的伤口就被破坏导致出血。
2. 鼻腔异物:孩子玩耍时经常可能会塞入鼻腔“玩具”,比如瓜子、花生、黄豆、金属小球,甚至纽扣电池。这些物品进入鼻腔后,孩子自己取不出来,又不敢声张,时间一长,便被遗忘而留在鼻腔内,导致鼻腔局部组织水肿、糜烂,严重者甚至“腐蚀”周围的组织,导致鼻出血。
3.干燥的环境:在寒冷干燥的冬春季节,干燥的空气往往会增加鼻腔黏膜的脆性,导致黏膜毛细血管暴露。轻微刺激(例如打喷嚏,擤鼻)都可能导致鼻出血。
4.血液系统疾病: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鼻出血出血量不大,通过简单地自我处理就能自行止血。但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出血量通畅要大很多,除了难以控制的鼻出血以外,全身皮肤粘膜都可能出现紫癜、瘀斑等严重的出血倾向。这种需要通过血液检查来排除。
儿童鼻出血属于急症,家长在第一时间的处理对疾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处理可遵循3个步骤
摆在体位:
尽量安抚孩子情绪,让孩子取坐位,头稍向前倾,张开嘴巴,用口呼吸,量将血液引流到前鼻孔或口腔吐出,这样既可以明确大致出血量,又可以避免将血咽进胃里,刺激胃部引起腹痛及呕吐。
指压止血:
将出血的鼻孔用拇指或示指压迫患侧鼻翼5~10分钟,进行压迫止血。由于大部分儿童鼻出血的位置位于双侧鼻中隔前方的利氏区,此方法可有效处理超过90%的儿童鼻出血。
冷 敷:
冰冷能促使血管收缩及减少流血,可以用碎冰或冰毛巾冷敷额头、鼻部、脸颊可以有效收缩血管,特别是鼻腔的供血动脉。
注意
当我们这三个步骤做完后,仍有持续血液从鼻腔流出,那么不要迟疑,需要迅速来医院处理。
误区一
人误认为抬头则有助于止血,事实上正好相反。由于儿童鼻出血大多发生在鼻腔前方,如果采取仰头体位,血就会经鼻腔向后流至鼻咽部、喉部甚至食管、气管内,容易造成误吞和误吸,轻者引发胃肠道不适,重者可引发气管炎、肺炎,甚至气管堵塞、呼吸困难。
误区二
塞卫生纸: 卫生纸虽然有“卫生”两个字,其实并不卫生,达不到无菌的程度,反复填塞会可能会引起鼻腔感染。同时卫生纸会比较硬,反复填塞纸巾,会摩擦脆弱鼻粘膜,增大出血创面
如何预防鼻出血:
01
最重要的是纠正孩子爱抠鼻的坏习惯,父母应该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对于小宝宝,爸妈可以试着找出抠鼻子的诱因,比如感冒、过敏,然后对症治疗;如果宝宝是习惯性抠鼻子,那就给他一个玩具,转移注意力。
02
清除潜在过敏原:经常开窗透气、或者用空气净化器;让孩子远离可能的过敏原和容易堆积灰尘的东西,比如很久没清洗的毛绒玩具。既能降低相关变应原对鼻腔黏膜的刺激,又能减少孩子抠鼻的频率。
03
营造湿润环境:干燥的空气会使鼻腔内的毛细血管更容易破裂。使用鼻腔喷雾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或者鼻腔内擦一些保湿软膏,比如金霉素眼膏等,都可以为鼻腔营造湿润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