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食管癌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吞咽食物时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进食,从而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研究表明,食管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67%-85%,80%的食管癌患者体重减轻超过15%以上。
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食管癌患者对手术、放疗、化疗的耐受性,而且会增加并发症和感染的风险,导致死亡率增加,风险时间更长等一系列问题。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因此对患者进行营养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1、为什么食管癌患者存在那么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
(1) 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体内会释放一些炎症因子,导致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异常。一方面,癌症患者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肿瘤细胞主要靠产能低的糖酵解获得能量,因而浪费大量能源。同时,癌症患者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这些代谢异常直接与癌症营养消耗甚至恶病质的形成有关。
(2) 摄入不足:食管癌患者本来就存在吞咽困难、进食哽咽等常见症状,加之抗肿瘤治疗手 段如放化疗易造成粘膜炎症、恶心、呕吐等,这些均可直接导致进食量减少,营养素摄入不足。
(3) 消耗过多:肿瘤细胞自身的代谢特点,以及应激状态等导致消耗过多。
(4) 需求增加:肿瘤细胞自身生长及因放化疗和手术引起的损伤的机体修复,都需要消耗额外的营养供给。
(5) 心理压力:患者出现的心理压力和各种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消化道的运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这也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2、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生存。
由于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一些毒素及接受放疗后产生的分解产物可引起食欲减退,食管癌患者相比其他癌症患者来说,又会因为吞咽困难更加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而正常的代谢及良好的营养状态,是维护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可以帮助患者保持体力,增强免疫力,更好地抵抗肿瘤。其次,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研究发现,营养不良会降低癌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和精准性,会影响食管癌患者对手术、放疗、化疗的耐受性,而且会增加并发症和感染的风险以及产生更多的其他不良反应,导致风险时间更长,身体康复延缓,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还会影响疗效和降低生活质量。所以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肿瘤。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食管癌患者往往生存期更短,而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食管癌抗肿瘤治疗之前,营养如何先行呢?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评估:
(1) 如患者无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无吞咽困难或吞咽哽咽感不严重,经口能进普通饮食,可以维持患者基本正常的饮食摄入,给予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一般无需提供额外的营养治疗。
(2) 如患者无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有吞咽困难或吞咽梗咽感严重,经口能进半流质,应维持患者基本正常的饮食摄入,如果给予半流饮食可以达到患者需要量,一般无需提供额外的营养治疗。
(3) 如患者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无吞咽困难或吞咽梗咽感不严重,经口能进普通饮食,应维持患者基本正常的饮食摄入,给予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经口进食依然不能满足患者营养需要,可予口服营养补充。
(4) 如患者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有吞咽困难或吞咽梗咽感严重,经口仅能进流质,应给予高能量密度流质饮食和口服营养补充,如经口进食不能满足患者营养需要,可予建立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经管给予肠内营养。
(5) 不管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如患者吞咽困难严重并存在进食后呕吐;经口进食量极少;或进食时存在呛咳和/或误吞;或患者有食管穿孔或瘘,应尽早积极建立营养支持途径,经管给予肠内营养。
4、食管癌围术期如何正确营养?
食管癌围术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正确的营养摄入对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外科手术肠内营养指南指出,如果患者存在以下情况之一:6个月内体重减轻≥10%,BMI<18.5kg/m² ,以及主观全面评定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C级或无肝肾功能障碍情况下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30g/L,手术前应该进行7至14天的营养治疗,即便因此可能会造成手术时间的延期也是值得的。
术前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术后尽快恢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1)经口饮食:在术前的一段时间内,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肠内营养:对于经口饮食达不到目标需要量或者无法经口饮食的患者,可以通过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或口服营养补充剂的方式给予肠内营养,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3)静脉营养:对于极度营养不良或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静脉营养。静脉营养可以通过深静脉置管或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进行。
术后营养治疗的目的是促进伤口愈合,加速机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减少住院费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或无明显异常,应在24~48h给予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肠蠕动、改善门静脉循环、调整肠道微生态、维护肠黏膜屏障,继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以下是术后营养恢复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监测营养状况:术后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计划。
一般1-3天后,肠蠕动恢复,拔除胃管,经十二指肠营养管鼻饲无渣流质营养液。
1-2周后逐步恢复经口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每次50-100毫升,每2-3小时一次。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面条,米糊、米粥、蛋羹等。
术后14天后就可以食用全营养的软食或普食,如软米饭、肉丸等。
手术后的食管不同于正常食管,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调料,少量多餐,食物不宜过热、过硬等。
选择合适的全营养素和蛋白质补充剂:根据胃肠道功能及疾病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全营养素、蛋白粉或其他营养等。
5、食管癌放化疗期间如何正确营养?
1)放化疗前患者
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营养治疗的目的为改善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为放化疗的实施进行营养储备。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或PG-SGA评分是判断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是否需要进行营养治疗的重要指标。对于NRS-2002小于3分或者PG-SGA评分为0~1分(无营养不良)的患者,不需要营养治疗,直接进行放化疗;对于PG-SGA评分为2~3分(可疑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该在营养教育的基础上行放化疗;对于NRS-2002≥3分或者PG-SGA评分为4~8分(中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该在营养治疗的同时行放化疗;对于PG-SGA评分≥9分(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先进行营养治疗1~2周,待营养状况好转后再开始放化疗。
2)放化疗中的患者
放化疗副反应严重影响食管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接受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在综合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和急性放化疗副反应的基础上,选择营养治疗方案,如营养教育及口服营养素补充、管饲营养或者静脉肠外营养治疗。
3)放化疗后患者
食管癌患者在完成放化疗后,如果肿瘤未完全消退或者出现严重的放射性食管炎、食管水肿、食管纤维化和狭窄等,仍可能导致经口摄入营养不足。因此,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结束后,仍然需要对PG-SGA评分和晚期放化疗副反应进行监测,以便早期识别营养不良,及时开展家庭饮食指导及营养治疗。
6、食管癌患者抗肿瘤治疗结束之后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膳食和营养?
食管癌患者在抗肿瘤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身体会处于虚弱状态,主要是因为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心理压力等因素。为了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我们需要通过饮食和药物等方式进行身体补给。患者应该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多样性。选择优质碳水化物、优质脂肪酸、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坚果、植物种子、鱼、肉、蛋、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康复,降低肿瘤复发的几率。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以免刺激食管黏膜。
除了合理饮食外,患者和家属应该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患者还可以通过散步、慢跑、瑜伽等运动来促进身体恢复,家属也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走出阴影。
食管癌患者还需注意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定期复查也是关键,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和转移,以实现长期的生存目标。